9 有趣的磁现象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科学(粤教版)第三单元《奇妙 的电与磁》第二课。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1-12岁之间,学生热爱科学,对事物充满好奇,学习科学的兴趣浓厚。“磁现象”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大多数同学不仅玩过磁铁,而且对磁铁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科学基本知识和技能。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有表述自己经历与体验的愿望。因此,本课适合学生以探究为主题,揭示磁现象的奥秘。 三、教材分析: 《有趣的磁现象》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奇妙的电与磁》第二课。 教材精心设计,安排了四个课时的教学,本节是第一课时。 磁现象是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事物,教材设计一系列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进行活动探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的活动过程。让学生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服务于生活,做到学以致用。 四、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1、认识磁铁的形状,知道磁铁有磁性。 2、知道磁铁都有两个磁极。 3、知道磁铁之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设计实验,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在实验中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 五、教学重点: 认识磁铁的性质,通过科学探究方法:“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认识磁铁的磁性、磁极和磁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教学难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磁铁的磁极 六、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条形磁铁、回形针、玻璃球、石块、易拉罐拉环、橡皮擦、螺丝钉、塑料瓶盖、啤酒瓶盖、铁钉、订书针、铁夹子、纸片、不锈钢片、实验记录单。 2、 演示材料:条形磁铁、U形磁铁、环形磁铁、小铁链、玻璃杯、磁铁戒指。 3、 课件 4、实验分组情况:5人组成一个活动探究小组,实行分工合作制 七、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 1、谈话:第一次和同学在这里共同学习,老师感到很高兴,因此老师带来一个小魔术作为见面礼。 2、表演魔术 3、揭示课题:9、有趣的磁现象 二、实验探究 (一)活动1:磁铁能吸起什么? 1、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 (实物和课件同时展示条形磁铁、U形磁铁、环形磁铁) 活动导入 师:通过刚才的小魔术,我们知道磁铁可以吸引小铁链,那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可以被磁铁吸引?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生猜测并设计实验 实验验证 实验要求: ①、小组成员轮流用磁铁慢慢靠近每一种物体,看看哪种物体可以被磁铁吸引 ②、边实验边观察,小组长做好记录 ③、实验完成及时将实验物品收回 5、交流汇报:请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投影记录单) 6、小结:磁铁能吸起铁制的物品 (二)活动2,磁铁中哪个部分磁性最强? 1、导语:磁铁中每一部分的磁性一样吗?能不能利用实验探究磁铁磁性大小? 2、生发表想法,师点评 3、用自己的方法实验,完成实验记录单2 4、交流汇报:请学生上台演示。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5、小结:磁铁中最强的部位叫做磁极。一块磁铁中有两个磁极,分别是南(S)极和北极(N) (三)活动3,两块磁铁的探究 1、师:“实验出真知”真是学习科学的好方法。那如果是两块磁铁相互靠近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有哪几种靠近方式? 2、生实验,完成记录单3 3、交流汇报:投影展示记录单3 4、小结: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有什么规律? 三、巩固发展,学生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学以致用 1、小明同学不小心将一盒大头针洒了一地。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