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98562

《鹬蚌相争》 学案 (2)

日期:2024-05-2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学案 查看:15次 大小:1170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鹬蚌相争,学案
  • cover
  鹬蚌相争 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鹬蚌相争的故事内容,懂得互不相让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习作能力及动笔习惯。 学习重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懂得互不相让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学习难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新意识,创编一个新故事。 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流程: 一、 故事激趣,引入新课   (一)历史故事引入。 战国时期,有七个国家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在这七个国家当中秦国实力最强,因此秦王有吞并其他六国的野心。这时赵国与燕国发生点矛盾,赵王想要攻打燕国,燕王赶紧派大臣苏代去劝说赵王,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就阻止了战争的发生。大家知道是什么故事具有这么大的力量能阻止战争的发生呢? 苏代以一则寓言故事打消了赵王这个念头。这则寓言故事和两种小动物有关。  (二)出示图片,认识鹬和蚌。   1.出示鹬的图片。   (1)板书:鹬。   (2)指导学生观察图,看看鹬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   (3)指名说鹬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鹬的嘴巴又尖又长)   (4)师简介鹬的生活习性。   2.出示蚌的图片。   (1)指导观察,说说蚌有什么特点。(蚌有坚硬的外壳儿)   (2)板书:蚌。   [设计意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对鹬和蚌的动作描写准确生动,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画,了解鹬和蚌的外形基本特点,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有助于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揭示课题,猜想质疑。   1.揭示课题,齐读。   2.根据课题猜想,你了解到什么?(鹬和蚌相互争吵)   3.再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预设:鹬和蚌为什么会争吵?它们是怎样争吵的?结果怎样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题目着手,质疑问难,引起阅读期待。] 二、检测预习   (一)检查读书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切实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字词 3..指导学生先概括段意,然后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鹬去啄蚌的肉,蚌把鹬的嘴巴牢牢地夹住了,后来互相争吵,谁也不让谁,结果被渔夫一齐捉住了。)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读书,让他们更多的接触语文材料,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检查了学生的读书情况,又教给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三个维度中的“过程与方法”,省时高效。] 三、合作交流,汇报展示   1、默读第一二段,你读懂了什么? 2、品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自由读三、四段,分别画出鹬和蚌说的话 重点指导: A鹬生气了,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这蚌就要活活干死!”:读出鹬“生气”的语气。 B蚌毫不示弱,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这鹬就要活活的饿死!”:引导学生体会“毫不示弱”的不同感受,读出不同的语气。 指名读,男女生对话读,师生分角色读。   (2.)两人一组做动作,把鹬蚌相争的过程表演出来;指派代表表演。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互不相让”。板书:互不相让   3.想一想:鹬和蚌这样“互不相让”,最终会有怎样的结果?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从哪一个词可以看出鱼翁十分轻松的抓住它们俩呢?        (毫不费力) 四、揭示寓意。   1.小结:鹬和蚌就这样相持着,谁也不让谁,直到彼此都筋疲力尽,最后都被渔夫捉住了,这就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板书:渔翁得利)   2.齐读: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五、回归文本,总结升华   1.分组讨论:渔翁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鹬蚌它们听后又会说些什么呢?   2.回顾历史故事。当年,苏代就是给赵王讲了这个《鹬蚌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