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520924

打枣 教学设计 (2)

日期:2024-06-16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1471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打枣,教学设计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打枣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打枣》使学生认识民族乐器唢呐,并能分辨唢呐的音色。 2 记忆《打枣》音乐主题,能哼唱主题旋律。 3.感受音乐所描绘的意境,合理展开想象。 2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个性差别大,情绪不稳,自控能力差。所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应该紧紧吸引学生,来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21cnjy.com 3重点难点 记忆主题音乐,展开合理想象。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 1、听《打枣》音乐片段,扭着秧歌走进教室。 2.师生问好。 活动2【导入】谈话导入 出示唢呐图片,结合音响,介绍唢呐的形制、音色及简单的吹奏方法。 活动3【讲授】欣赏乐曲 1.完整听赏乐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完整播放《打枣》并提出问题: (1)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你能感受唢呐在演奏过程中,音区的变换和对比吗? 听完以后,教师针对以上两个问题,请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完以后,教师介绍乐曲内容。 师:《打枣》是一首活泼、风趣的唢呐独奏曲,表现了河北农村,爷爷和孙女在庭院里打枣的欢乐情景。 2.分段听赏。 (1)听赏《打枣》引子部分。 乐曲由散板开始,唢呐奏出明亮、高亢、具有河北民间音乐风格的音调,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北方农村。 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一起唱一唱这个主题。要熟悉并记住这个主题的音调,因为在这首乐曲中,主题反复出现了好几次。21教育网 学生随教师的琴声一起唱主题。 师:这个主题是由唢呐和乐队一起演奏的,乐队在其中起到了过门的作用。请同学们再听一遍,体会一下乐队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再次播放乐曲《打枣》主题,学生仔细聆听,体会乐队的作用。 (2)第一部分 ①引子过后,唢呐和乐队奏出了一段欢快、具有河北民间音调的旋律,速度从慢起逐步转向中速,然后又由唢呐和乐队交替演奏,表现了打枣的欢乐情景。2·1·c·n·j·y ②引导学生分辨唢呐独奏与乐队的演奏,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 (3)第二部分 ①播放第二部分,引导学生分辨大、小唢呐不同的音色,以及唢呐与乐队的交替演奏。 ②这部分是由两个主要旋律构成的乐段。指导学生哼唱下面两个旋律。 ③复听乐曲,引导学生分辨主题乐段共出现了 几次,每次有什么不同。(第一次是大唢呐,好像是爷爷;第二次是小唢呐,好像是孙女;第三次是交替演奏,好像祖孙俩打枣的情景) (4)听赏大小唢呐的“对话”。 师:这首乐曲虽然是唢呐独奏,其实是由两只唢 呐与民乐队一起演奏的。刚才,同学们听出乐曲有明显的音区转换和对比,就是由大唢呐、小唢呐演奏时形成的。我们来听一下这个部分。21·cn·jy·com 播放大、小唢呐的“对话” 音频部分。 师:乐曲描绘了爷爷和孙女在庭院里打枣的场景 。请同学们想一想:大、小唢呐演奏的这一段,音区对比明显,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场景呢?(爷爷和孙女的对话。)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回答老师的问题。 师:这一段描绘了爷爷和孙女在打枣时的“对话”。小唢呐代表小孙女,大唢呐代表爷爷。我们再听一遍。 再次播放大、小唢呐的“对话” 音频部分,学生认真听赏。 师:请同学们边听边看主题曲谱,看看哪一句是小唢呐演奏的?哪一句是大唢呐演奏的? 4. 完整欣赏 (1)播放全曲,引导学生听辨主题乐段共出现了几次。(五次) (2)再次完整欣赏全曲,引导学生听出大唢呐和小唢呐不同的音色,并联想爷爷和孙女打枣的情景。 5.概述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唢呐独奏《 打枣》,乐曲表现了农村中祖孙俩愉快打枣的情景。知道了唢呐是我国民族吹管乐器,音色高亢、明亮。它有一种独特的演奏方法“咔腔”,可以形象地模仿人说话的声音。以后,我们还会欣赏到许多唢呐演奏的民间乐曲,如《百鸟朝凤》《一枝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