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对本部分的要求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课标指出,分析一个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点:第一,该区域的背景条件———区位条件、能源资源或矿产资源的结构、地理环境状况;第二,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第三,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三目,按照“鲁尔区繁荣———衰弱———新发展”的思路编写。 第一目“煤炭与鲁尔区的繁荣”。首先通过图文介绍鲁尔区的煤炭分布与铁矿石的来源状况,随后引入鲁尔区的工业部门与主要城市,最后阐述鲁尔区的繁荣区位。 第二目“煤炭与鲁尔区的衰弱”。从石油竞争、钢铁危机、产业结构单一、科技进步等因素引出煤炭工业、钢铁工业的衰弱,导致鲁尔区的严重危机。 第三目“鲁尔区的新发展”。通过“杜伊斯堡与埃森”资料的阅读;鲁尔区工业分布变化、整治前后发电厂的对比,归纳鲁尔区整治的成功经验。 教材最后,通过鲁尔区学习,获得启示:分析区域资源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一般办法。 [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在必修2中,已掌握工业区位因素的理论知识;并在必修3中已掌握分析区域发展条件的基本方法。 2.学习动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当前我国经济战略中的一项重大举措,如何振兴是讨论的重点,而从鲁尔区的成功范例中可得到重要启示。 3.存在问题:学生对初中德国地理知识没有熟练掌握;学生读图、分析地图的能力较差;一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围绕“德国鲁尔区”这一主题收集、处理、运用地图和数据资料,分析德国鲁尔区发展的条件;在合作学习中讨论得出治理德国鲁尔区的措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读图能力,从而学会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一般方法和步骤;通过讨论比较我国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工业区,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运用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人类必须因地制宜、按照自然规律设计人类活动,以及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通过讨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有关问题,提高学生的爱国之情;树立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煤炭在不同时期对工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②鲁尔区的新发展。 ③学会分析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难点:学会分析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教学方法] 发现法、讨论法、比较法、启发法教学。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趣导课 资料:普法战争,德国胜利。图片:德国著名大炮———克虏伯大炮。该大炮由“克虏伯公司”制造,创始人是阿尔弗雷德·克虏伯(1812—1886),仰角可达30度有效射程19760米,该大炮曾经销往中国。而“克虏伯公司”的所在地是鲁尔区的艾森市。 阅读“德国大炮”的资料,思考克虏伯公司的所在地 以德国最著名大炮———克虏伯大炮引出鲁尔区,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鲁尔区是德国工业的心脏,是德国发动战争的物质基础。 板书1 第五节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鲁尔区概况 展示图1:鲁尔区的在德国位置图图2:德国在欧洲位置图展示概况:位于德国西部;面积是4593平方公里;人口是600万;主要城市有埃森、多特蒙德、杜伊斯堡等 读图1、图2,熟悉鲁尔区在德国及德国在欧洲的位置;阅读鲁尔区的概况 了解鲁尔区的位置及概况 历史回顾1 “克虏伯公司”的创立与发展①克虏伯公司原先是铁匠铺。 ②19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