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525860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第三专题《登高》教案

日期:2024-05-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6次 大小:1582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第三,专题
  • cover
《登高》教案 小韩 教学目标: 1.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2.赏析本诗情景交融等手法的运用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赏析本诗情景交融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 教学过程: 一、导入:这是一首什么诗歌?借景抒情,登高而赋的诗歌。 二、朗读,整体感知,描述诗意。 1、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 2、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3、我万里漂泊,常年客居他乡,对此秋景,更觉伤悲;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自登临高台。24 4、时世艰难,生活困苦,常恨鬓如霜白;浊酒销忧,却怎奈潦倒,以至需要停杯。E 整体把握:全诗写了登高所看到的江边萧瑟肃杀的秋景,抒发了自己悲、哀的情感。A 三、赏析 明代胡应麟曾评此诗“古今七律第一”!作为借景抒情的诗歌,重点应该抓住两个字一个景,一个情。y 品味情感:A 第一步:朗读诗歌感知诗歌的情感基调。一定强调学生多读培养良好的语感,凭借语感来初步感知诗歌的情味。(悲凉的情感基调)r 第二步:找出文章中表现情感的句子:诗歌的颈联和尾联。(指导:古典诗歌一般是:首句标明内容,尾句参透主旨)V 第三步:结合诗句具体说说诗句是怎样表现诗人“悲凉”的情感的?(结合练习三,说说颈联中有哪八层意思)Y 南宋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曾就这两句诗分析出八层意思,原文是:“盖‘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对学生的分析,可参考上面古人的意见评判。学生能就其中的几点谈出自己的见解即可。 f 第四步:知人论世,结合杜甫的身世、经历,所在的时代分析体味,进一步深入体会诗人情感。y (一)、杜甫生平M 杜甫是唐王朝由兴到衰的见证者。7 1.年轻的时候,曾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1 2.曾有“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处处潜悲辛”的10年忍辱和辛酸的经历i 3.曾有举家吃草度日,幼儿因饿而夭折的大悲痛J 4.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就是“安史之乱”,并因之流亡了四年I 5.曾有被叛军扣留9个月受尽侮辱的经历F 曾有从叛军营里逃出,由于直谏而被贬的经历h 6.晚年,杜甫在成都凭借很难遮风挡雨的一草堂安居,漂泊他乡11年,生活只能靠朋友的救济d 7.58岁时,客死舟中,一生坎坷h (二)背景N 写这首诗的时候,杜甫55岁,这年秋天,诗人来到夔州的一座山上,登高望远,面对苍茫的秋景和滚滚的长江,想到自己的人生遭遇,不禁感慨万千,诗人抑制不住内心的诗意,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n 尾联赏析:尾联在结构上是“合”,诗人是怎么表现的?g 一合:艰难———总结一生命运,可结合诗人生平再谈谈对“艰难”的理解。= 二合:苦恨———总结一生情感,自己谈谈这个“恨”包含怎样的内容?为什么是“苦”?= 三合:繁霜鬓———外在形象9338946 潦 倒———内在心态 四合:新停浊酒杯———厚积蕴藉的情感欲表现而不能、不得,情感更加深沉凝重。诗句止而诗意不尽,回顾一生更添苍凉沧桑。 第五步,再读诗歌,体会诗人含蓄蕴藉,深刻凝重的情感,以及“沉郁顿挫”的风格。 参考:关于“沉郁顿挫” 陈廷焯云:“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写怨夫思妇之怀,寓孽子孤臣之感。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匪独体格之高,亦见性情之厚。 ”(《白雨斋词话》卷一) 所谓“沉郁”,乃指思虑深沉、情感悲怆、境界阔大、用语凝重,体现出一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