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537721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教案

日期:2024-04-30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00次 大小:60098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测量,长度,时间,教案
  • cover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有关单位的换算。 2.会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和分度值,明确分度值的含义。 3.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知道记录测量结果时,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还要注明单位。会粗略估测常见物体的长度。 4.会根据日常经验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常见的工具测量时间。 5.了解什么是误差,知道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教学重点: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和测量。 教学难点:从理性的角度来认识单位;测量的规范要求。 教具准备 没有刻度的直尺、常见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自制的橡皮尺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学校每年都举行田径运动会,田径赛分为田赛和径赛两类,在田赛中通常以距离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就要进行长度的测量,如图甲所示;在径赛中通常以时间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又要进行时间的测量,如图乙所示。请大家思考,时间和长度的测量用到哪些工具?这些工具如何使用呢?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 测量长度 1.长度单位 (1)介绍长度单位的演变和统一 让学生理解单位其实是一种规定的标准,并不是一种天然存在的东西,是为了定量比较物体的长度而人为引入的。 统一单位制是相互交流的需要,是一种国际化的趋势。 简单介绍什么是国际单位制。 (2)长度单位及换算方法: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 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仔细观察刻度尺上的1mm、1cm、1dm、1m有多长,动手在纸上画1mm、1cm、1dm在黑板上画一画1m的长度,形成长度的具体概念。 2.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活动一 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 活动二 观察下图刻度尺的外形回答下列问题: (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 (2)它的量程是多少? (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在上图所示的刻度尺中,其零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边缘有一小段距离),没有磨损,它的量程为0~8 cm,也就是说它最多能测8 cm的长度,它的分度值是0.1 cm。 教师强调: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如果磨损,要从一个清晰的整数刻度线量起。 3.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方法 活动 学生分组实验,测量铅笔的长度、圆柱体的高、木块的长度、物理课本的长和宽等,教师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要求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归纳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 (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 甲 乙 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如图丙所示)。零刻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清晰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如图丁所示)。 丙 丁 (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图中铅笔长度为69.5 mm,其中69 mm是准确值,0.5 mm是估读值。 (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图中木块长度为2.77 cm。 4.介绍误差概念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提出问题: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 教师讲解:由于受所用的仪器、测量方法的限制和测量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