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小车的运动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常见的力 小车的运动 一、课标分析: 1、能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提出问题与假设;能积极寻找证据,解释假设;能利用器材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 2.引导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意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会到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乐于探究的意识,形成科学要不迷信权威的意识。 3.知道推和拉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推和拉都是力;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了解生活中推力和拉力的应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游戏里的科学》单元的第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小车的运动》以学生常见的小车为载体,按照“问题———假设———验证———发现———交流”的科学认识程序,探究“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是有方向和大小”以及“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接触了一个学期的科学探究后,对于科学探究有了一点认识,但因为是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玩具小车入手,所以学生面对“如何让静止的小车动起来?”的质疑时能够较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看法。 同时,也应注意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特别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容易把注意力转移的玩的过程中而忽视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同时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的容易分工不清或个别学生不积极参与。这些都需要老师的引导与培养。 四、教学设计: (一)教学准备阶段 活动前,指导学生对有目的的准备好玩具小车、木块、线绳等器材,同时为学生分好实验小组,并引导学生给自己的小组起个名字然后进行讨论选出组长,再讨论分工合作,使每个学生清楚在小组中自己的职责 (二)具体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推力和拉力 谜语引入:充气橡皮腿,喝油也喝水,送人又载物,奔跑快如飞,你说它是谁? 师:老师这有一辆小汽车,没有任何动力设备,更没有遥控器,想玩吗?你有什么办法让小车动起来? (学生思考交流汇报,教师板书学生方法) 师:这些方法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请你们小组操作一下这些方法然后讨论一下?(学生小组操作,然后讨论交流) [通过学生熟悉的玩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经验解决问题。因此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应当鼓励学生发散思维,采用不同的方法。同时,通过操作发现这些方法的共同点也可以让学生较好学会总结分析让静止的小车动起来需要力量。] 师: 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讨论完成后,汇报交流,发现都需要力) [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交流,将分散的经验整合分析,获得相对完整的认识。] 师:有什么最简单的方法可以获得力的? (学生思考交流,全班汇报) [学生发现只要推或拉,就可以产生力。同时,也能发现小车在斜坡上会自己下滑。这时教师可以先表扬学生的发现但不必讲解,只板书推力和拉力] 师:还可以让哪些静止的物体动起来? (学生进行思考、可以实物操作) 师:你发现他是怎样让物体动起来的? (学生观察、总结) [通过活动进一步了解推和拉可以产生力,而推力和拉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动起来。] 活动二:游戏 师:我们进行一个比赛,先进行拔河比赛。请一个同学做擂主,谁能把他拉过这条线?(教师在讲桌前画一条线作为中点) (邀请一名学生进行比赛) 师:为什么这名同学能赢? (因为这个同学的力气大) 师:要想赢过这名同学,要怎么办? (用更大的力) 师:如何想让小车动得更快些,你想过怎么办?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全班汇报)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假设,老师不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