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A课程目标: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B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学“改革的酝酿”,学生能列举出亚历山大二世为改革所作的准备措施,并能把握这些措施内在的联系。 2、通过所学的记忆方法,能快速复述二一九法令的内容。 3、通过分析二一九法令的内容,尝试把握二一九法令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和目的。 4、通过识别、辨认事实并举出例子,能运用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辩证地归纳出改革的影响(进步性和局限性)。 5、通过阅读对农奴制改革的评价的不同观点,推断各史料所代表的利益集团,并学会从史料中“求得真的历史”。 6、通过阅读史料,推断出农奴制改革具有欺骗性。 7、整理本课知识结构,对本课形成系统化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的情景,学会生成问题。 2、结合课程资源,通过自学或与他人合作学习去解决问题,进行问题探究学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国情,结合本节所学内容,学生能领悟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制度需要不断改革、完善,与时俱进。改革也是对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落后制度进行变革的重要途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C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难点: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D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普希金 “你们悲惨的工作和思想的崇高意向,决不会那样消亡…… 沉重的枷锁会掉下,阴暗的牢狱会覆亡, 自由会愉快地在门口迎接你们,弟兄们会把利剑送到你们手上。” 流放中的十二月党人的应和诗 “你们悲惨的工作不会这样消亡,看星星之火即将燃成熊熊烈焰……” 赫尔岑于伦敦出版的《钟声》杂志的办刊宗旨: 俄国“首要的、必要的、刻不容缓的步骤”是“把农民从地主的压迫下解放出来!把纳税者从严刑毒打中解放出来!” 农奴制的存在是燃起反抗烈焰的根源;要求自由、反抗压迫的“钟声”传遍俄国大街小巷,敲响了农奴制的丧钟,统治者已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改革势在必行。 【讲授新课】 一、“改革的酝酿” 1、改革的背景: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1)国内: ①农奴制激化俄国社会矛盾 ②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 ③“十二月党人”武装起义,反对农奴制 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传播 ⑤农民起义的打击 (2)国外: ①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俄--英法) ②西欧、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冲击 2、目的:化解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威望。. 【知识链接】“……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为好。 ———亚历山大二世 1856年3月” 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亚历山大二世 1857年2月 3、特点:缓慢而又谨慎 ⑴原因: ①触到封建地主阶级利益,阻力大; ②借鉴以前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 ⑵表现: ①个人决心:亚历山大二世决心通过改革解决农奴制的问题 ②借鉴历史:吸取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尼古拉一世改革的经验教训 ③大造舆论:借助报纸舆论宣传,化解改革阻力 ④组织措施:成立各层次的专门的委员会,讨论、草拟改革方案 亚历山大二世下令成立“农民事务委员会”和“封建地主委员会”组织,负责农奴制改革。 4、改革焦点问题:是如何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解决地主与农民之间的阶级斗争。 (1)农业地区:地主不愿意解放农奴,更不愿意把土地分给农奴。 (2)工商业较发达地区:希望通过解放农奴得到赎金投资工业。 (3)草原地区: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需要农民服劳役。 5、结果:通过改革法案。在三种方案中选定的最后方案最符合工商业发达地区的要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