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课 法国《人权宣言》 一、选择题 1.17世纪60年代,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开始亲政,他采取的统治措施包括( ) ①大力强化中央集权 ②提倡节俭 ③残酷迫害新教教徒 ④重用启蒙思想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路易十四穷奢极欲,挥金如土,他修建了凡尔赛宫,以此炫耀自己的专制统治;他鼓吹“朕即国家”,这与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是相反的。因此,②④的叙述不正确。 【答案】 C 2.法国大革命前,第三等级的代表把三级会议改为制宪议会,这表明( ) A.资产阶级试图通过法律手段改造封建制度 B.资产阶级决心推翻封建君主制度 C.资产阶级已经掌握了国家政权 D.资产阶级决心背叛劳动人民 【解析】 法国大革命前夕,第三等级代表把三级会议改为制宪议会,目的在于制定宪法,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故选A项。 【答案】 A 3.《人权宣言》的作者们认为,“宣言所宣布的基本原理是普遍适用的,但实际上它是当时历史条件的产物。”下列叙述不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是( ) 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B.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C.封建专制统治受到打击 D.法国君主立宪政体已经确立 【解析】 《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时代的产物,有利于维护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颁布时的条件包括A、B、C三项,《人权宣言》颁布时并没有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答案】 D 4.《人权宣言》宣称,所有公民都能平等地根据自己的能力,在教会中、政府中或军队中,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该规定实质上否定了( ) A.君主立宪统治 B.封建等级制度 C.天主教神学思想 D.“君权神授”思想 【解析】 从题干信息“平等地根据自己的能力”“担任一切官职”等信息可知,该规定反对不平等的封建等级制度。 【答案】 B 5.(2013·海口高二检测) 《人权宣言》称:“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未由国民明确授予的权力。”下列与之最为相符的观点是( ) A.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 B.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C.国家属于人民,政府官员是人民的公仆 D.法律应从人性出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解析】 由题干中“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可知,《人权宣言》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选项C的本质意思是主权在民,符合题意。A项强调分权思想,B项体现的是天赋人权思想,D项体现的是法治思想。 【答案】 C 6.《人权宣言》第十一条规定:“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材料体现了《人权宣言》中的哪些基本内容( ) ①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的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人民享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 ④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将材料中的信息与列举项信息作对应分析可判断B项符合题意。②④虽然属于《人权宣言》内容,但材料中体现不出来。 【答案】 B 7.“自由”“平等”之所以被视为天赋人权而写入《人权宣言》,归根到底是因为( ) A.反对君主专制的需要 B.反对封建等级制度的需要 C.保护私有财产的需要 D.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解析】 《人权宣言》中的“自由”“平等”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而归根到底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A、B两项是其意义,C项是内容。 【答案】 D 8.法国大革命中制定的《人权宣言》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它在政治和法律领域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一“变化”是指( ) A.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 B.以法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权利取代封建特权 C.将启蒙思想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