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555803

6-1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 习题(含答案) (2)

日期:2025-10-1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8次 大小:161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西方,民主,思想,中国,冲击,习题
  • cover
第1课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 一、选择题 1.林则徐、魏源的思想尽管还是传统变革思想的延续,但却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他们的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 A.抵御了外来侵略 B.使清政府开始学习西方 C.呼吁国人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 D.使人们意识到了清政府的落后 【解析】 A、B两项均不符合鸦片战争后的史实;D项不是其主要作用;其主要作用在于呼吁国人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 【答案】 C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中学”主要是指中国的教育制度 B.“西学”主要是指西方的近代科技 C.该思想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D.洋务运动是该思想实践的具体表现 【解析】 教育制度仅是中国传统封建制度的一个方面,故A项的表述不正确。 【答案】 A 3.梁启超曾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这里批评的是当时某个派别主张(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军事为主,民生为辅 D.原封不动地维护封建统治 【解析】 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仅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是不够的,还应该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先进制度,即主张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从“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可知,材料反映了维新派批评洋务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 【答案】 A 4.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统治集团分为两派:甲派主张“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乙派认为“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这反映出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  ) A.对待外洋事物的态度 B.对待清政府的态度 C.对待外国侵略者的态度 D.对待农民起义的态度 【解析】 材料中可以看出两者对待外洋事物的态度存在根本分歧。而两者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题干材料并没有涉及对待外国侵略者和农民起义的态度。 【答案】 A 5.郑观应在《盛世危害》中提出:“欲致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这说明以他为代表的部分早期维新派已经(  ) A.与儒家学说的传统文化决裂 B.倡导学习西方的价值观念 C.注意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 D.力主实行政治改革 【解析】 根据材料的关键信息“欲致强……改良政治”可知郑观应认识到要想强国富民必须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选择C项。 【答案】 C 6.清朝末年,曾有诗云:“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这种观点反映了(  ) A.中华文化影响深远 B.西方善于学习东方文化 C.清末士大夫盲目自大 D.“西学中源”证据充分 【解析】 清朝末年,西方在工业革命的促进下,科学技术取得长足的发展。根据材料中心意思西器制作方法大多来源于中国,可以看出该诗作者的盲目自大。 【答案】 C 7.近代一位历史人物认为:“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这描述的是(  ) A.君主专制       B.民主共和制 C.中体西用 D.君主立宪制 【解析】 从材料中“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的信息说明政体为君主立宪制。 【答案】 D 8.大力赞扬卢梭等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的学说,呼吁用革命手段“扫除数千年种种之专制政体”,恢复人民本应有的民主权利。这种观点应属于哪一政治派别(  ) A.洋务派 B.维新派 C.顽固派 D.革命派 【解析】 材料中主张用革命手段“扫除数千年种种之专制政体”,可见应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观点。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