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战的开始 一、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捷克斯洛伐克贝奈斯总统领导的民主联盟曾被视为东西方之间可能的桥梁,但在预定举行的大选中将面临失败的共产党人在1948年2月夺取了政权。从当时国际环境看,这一变化反映出的是( ) A.美苏两国关系日趋紧张 B.冷战由捷克斯洛伐克问题而引发 C.两极格局形成导致欧洲的分裂 D.马歇尔计划激化了欧洲国家的内部矛盾 2.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的《和平砥柱》演说中指出:“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上述演说的主要目的是( ) A.制造西欧与苏联的矛盾 B.宣告冷战开始 C.呼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共同对付苏联 D.揭露苏联侵略扩张、称霸欧洲的野心 3.有西方媒体认为,在战后几十年林林总总“蓝图式”的国际设计中,作为成功的典范,它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花的时间比预计的要短,而付出的代价要低得多,它必将作为美国对世界和平的最大贡献载入史册。“它”是指 ( ) A.经济互助委员会 B.杜鲁门主义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马歇尔计划 4.美国学者沃尔特·拉弗贝指出:希腊打的是内战,美国没有理由介入。然而美国选择戏剧性的办法,要求国会在一场世界性的反共战争中支持政府。他所指的是( ) A.遏制理论的提出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集团的建立 D.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5. 20世纪美国“最出色”的外交家乔治·凯南在1946年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次年,他告诫美国应该奉行一个长期的对苏政策,并要保持“坚定与耐心”。这些言论( ) A.批评了冷战政策 B.夸大了美苏之间的分歧 C.力图缓和与苏联之间的关系 D.力主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 6.某西方学者明确指出:“马歇尔计划对冷战的激化和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负有更为直接的责任。”这主要是因为该计划的实施( ) A.标志着战后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B.使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完全激化 C.加强了西欧与美国的政治经济联系 D.导致美苏由同盟关系转为对抗关系 7.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A.成立共产党情报局 B.成立经互会 C.成立华约组织 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 8.以下海报是荷兰政府于1949年刊印的,由此可知,荷兰政府意在( ) A.揭露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荷兰的阴谋 B.宣传马歇尔计划对荷兰经济的重要性 C.成为美国的盟友,共同遏制苏联 D.希望民众与政府齐心协力克服经济困难 9.《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该文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 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冷战期间各国没有剧烈冲突 C.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D.美苏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 10.历史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与方位词相关的概念,如“南北对话”“东方”“西方”等,这些概念看似方位概念,其实包含了政治、经济内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的本质内涵是( ) A.西欧资本主义国家 B.大西洋两岸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C.欧洲资本主义国家 D.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丘吉尔在密苏里州富尔敦的演说 材料二 余相信美国之政策端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