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选择题 1.中学时代的列宁就产生了强烈的革命热情,主要是受( ) A.启蒙思想的影响 B.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 C.巴黎公社的影响 D.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解析】 列宁在中学时代最早接触到的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的著作,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民主主义思想对列宁产生了重大影响。 【答案】 B 2.俄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诞生于( ) A.1898年 B.1903年 C.1917年 D.1913年 【解析】 1903年夏,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布尔什维主义就此产生,这样,俄国出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答案】 B 3.俄国二月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 ) A.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B.建立了两个并存的政权 C.使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解析】 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专制统治。 【答案】 A 4.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以及土地改革、银行国有化等一系列目标,却没有直接提出建立公有制等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容。由此可见( ) ①夺取政权是布尔什维克党面临的主要任务 ②列宁抓住了当时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③实行公有制不是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 ④革命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已经实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①由“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即可确定;土地、面包、和平是当时俄国人民最关心的问题,列宁提出的目标即围绕这些内容,目的在于争取群众的支持,②正确;③错误,这时俄国革命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公有制还未提上日程,但不等于没有这样的目标。《四月提纲》只是指导革命转变,它提出的时候还是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由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还未实现。 【答案】 C 5.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 ( ) A. 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 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 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 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征集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时间是1918~1920年,此时处于苏俄三年内战时期。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6.20世纪20年代,瞿秋白以记者身份访问苏俄。他与朋友们狂欢了一整天,当晚,他兴奋地记录了当天的热闹气氛:“啊呀,恭喜恭喜,今天在我们这里吃过节饭———你们正忙着做菜呢,我来帮你。肉是市场上买的,新鲜哟。”瞿秋白感慨地说:“回忆二三月间,我到俄人家里,那冷淡枯寂的生活,现在丰富多了。”导致“热闹气氛”出现的经济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改革集体农庄政策 【解析】 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解题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肉是市场上买的”“二三月间……冷淡枯寂的生活”“现在丰富多了”等,由此可知相关的政策是新经济政策。故选B项。 【答案】 B 7.下图为1922年与1925年苏联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对比图,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B.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C.国内外战争的结束 D.农业集体化程度的提高 【解析】 注意材料中苏联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变化是增长的趋势,时间是1922年和1925年,这是在新经济政策实施之后的情况。 【答案】 B 8.列宁晚年强调,要奠定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使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必须( ) A.长久地坚持新经济政策 B.大力发展大机器工业和电力工业 C.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培养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各种专门人才 【解析】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大机器工业和电力工业是社会生产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