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课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 总设计师邓小平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基础达标(36分) 1.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重大意义是 ( )。 A.影响战略决战的主攻方向 B.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 C.改变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 D.改变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 解析 解答时首先要明确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目的(即我军第二年的作战基本任务是把战场引向占区,改变战略态势),再理解各选项的含义做出判断。 答案 D 2.“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这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这种“新的理论”主要是指 (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 解析 本题考查全面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邓小平的最大理论贡献就是提出了邓小平理论,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A、C、D三项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都不全面。故选B。 答案 B 3.我们党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称为“邓小平理论”是因为 ( )。 A.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B.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C.邓小平是这一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D.邓小平是伟大的政治家和理论家 解析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是这一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所以该理论被称为邓小平理论。 答案 C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主要是由于 ( )。 A.管理机制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决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D.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解析———文革”期间我国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则全面地纠正了“文革”的错误,其重要表现就是把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答案 B 5.“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这一“诗篇”回答了当时的重要问题是 ( )。 A.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什么是“一国两制” 解析 材料中讲的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南方谈话”主要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答案 C 6.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系统的体系的标志是 ( )。 A.真理标准的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C.党的十三大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 解析 1992年秋召开的中共十四大,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新的科学概括,使之成为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 答案 D 7.下图是一张著名的照片,是1984年新中国成立35周年国庆节那天的游行队伍里的一个场景。人群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实质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 ( )。 A.对领导人的个人崇拜 B.希望“文革”早日结束 C.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拥护 D.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拥护和信心 解析 1984年“文革”已经结束,早已打破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因此可排除A、B。C项社会主义改造发生在1953~1956年,不符合题干中的时间要求。 答案 D 8.在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中,被称为宣言书的是 ( )。 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②中共十二大报告 ③南方谈话 ④《论十大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 ①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③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宣言书,故选C。 答案 C 9.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