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我小测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冗杂(rǒnɡ) 渺远(miǎo) 晦暗(huì) B.磅礴(pánɡ) 燥热(zào) 恬静(tián) C.烧灼(zhuó) 安塞(sài) 羁绊(jī) D.亢奋(kànɡ) 蓦然(mù) 戛然而止(jiá) 2.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与前面的加点词语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_____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_____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_____了。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2)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3)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4.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 (2)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 (3)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 (4)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 (5)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课文多用短句表现内容,简洁有力,铿锵激昂。 B.陕北人民具有粗犷、豪放的性格特征。 C.安塞腰鼓的特点是伟大、雄浑、粗犷,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D.文章以陕北人民的性格特点为线索,反复咏叹,通过鼓在搏击,情在燃烧,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6~8题。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6.选文为什么要先写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和他们的衣衫,又写他们沉稳安静的神情和“呆呆”的腰鼓? 7.选文提示安塞腰鼓文化内涵和生命意识的是哪句话?试从句式特点和思想内涵两方面品评。 8.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歌颂西北汉子?联系当今“走进西部,开发西部”的现象,请谈谈你的看法。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9~12题。 鼓 神 王 雁 那一年冬天,我流落到陕西省略阳县。这里地处秦岭腹地,山高坡陡民穷,是李白为之嗟吁的蜀道第一关。我流连在这里,贩点山货倒点野味,甚是凄惶可怜,甚至到了春节年关还不敢作归乡的打算。 春节的气氛越来越浓,鞭炮声鼓锣声从街巷小院传来,听得人心烦意乱,我裹掖着衣服离开县城走向一个熟悉的小山村。这里也在操练鼓锣作春节上街游行的准备。既然躲不掉就留下来听听吧。于是我就混在一帮老头婆姨姑娘小孩子中间看着坝中十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