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569668

京改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教案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2次 大小:13416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改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5课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藤野先生》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2、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 3、学习鲁迅先生的尊师好学的高尚品德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难点 联系背景解读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义。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起跑线: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绯红( )发髻( )驿站( )芦荟( )芋梗汤( )( ) 模胡( )( )寒颤颤( )畸形( )匿名( )诘责( ) 教诲( ) 2.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油光可( ) 深( )痛疾 ( )无消息 抑扬( )挫 3.解释下列词语,并解释加点字。 (1)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擦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鉴,原意是镜子,这里作动词。 (2)不逊:无礼。逊,谦逊。 (3)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4)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这里指学校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5)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匿:隐藏。 (6)杳无消息:从此再没有消息。杳:远得不见踪影。 4.自读课文2遍。 5.作者回顾。 鲁迅,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就出自他的散文集。 《朝花夕拾》各篇以记人为主者有三,即《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藤野先生》记师恩,《范爱农》记友情,《阿长与<山海经>》则记作者儿时的保姆。 6.课外资料搜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学海拾贝: (一)导入 1.作者回顾。 2.教师补充。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这是鲁迅的一个回忆散文集,写于1926年2月至11月,发表时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5月编订成书改名。鲁迅说其中10篇作品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今天学习的《藤野先生》重点在于社会人情世态的刻画,浸透着作者深切的人生感受和对中国国民精神的解析,写出了日本仙台生活的描绘中表现出弱国于民在国外感受的耻辱。这些在阅读时一定要用心体会。 (二)预习检测: (三)课堂研讨: 1.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适时提醒:按地点的转移) 第一部分:1~3自然段 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4~35自然段 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 第三部分:36~38自然段 写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2.阅读第一部分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无非”的意思是什么?作者在东京见到什么?听到什么?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无非”:只不过。作者在东京看到了中国留学生“成群结队”地赏樱花,听到了中国留学生学跳舞的吵闹声“响得震天”,污浊,流露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为下文离开东京“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伏笔。 (2)论一论下面几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①上野的樱花烂慢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云。 ②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③实在标致极了。 ①比较 ②夸张、比喻 ③反语 (3)“形成一座富士山。”这个比喻: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这句话抓住了部分中国留学生外部特征是什么?揭示了他们什么心理和政治倾向? 本体:盘着大辫子,把学生制帽高高顶起。喻体:形成一座富士山。 外部特征:头上盘着辫子 心理:“既不想剪除辫子又怕外国人嘲笑” 政治倾向:效忠满清王朝。 3.阅读第二部分 (1)第二部分条理清楚,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人物品德,根据事件这一部分可分为四层,请依据层意划分层次。 第一层:(4~5自然段) 写去仙台途中所见和初到仙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