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23张PPT。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 五岳: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泰山日出 徐志摩1.增加比较阅读的份量,进一步引导学生品味: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情性格影响下表达的观看日出的不同感受。 2.体会在特定历史时期,作者如何借写日出来抒发对社会光明的强烈渴望。 3.教学过程以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目标作者简介??? 徐志摩 (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曾赴美、英留学,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 他从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他的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等。徐志摩写作原由《小说月报》约稿;游泰山归来;作为泰戈尔即将来华的颂词。泰戈尔????? 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 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 具有很高艺术价值 。主要作品有:《吉檀迦利》、《新月集》 、《飞鸟集》等 “我们当前有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我们可以从他的伟大、和谐、美的人格里,得到古印度与今印度文化的灵感……” ———徐志摩《小说月报·泰戈尔专号》日出中国文化日出前:黑暗死气、看不到光明日出中:瑰丽、光明美好前景日出后:讴歌、赞美异彩纷呈象征1. 本文值得品味的词语或句子。 2. 课文哪些描写表现了对光明的渴望和赞美?作者为什么有那么强烈的渴望和赞美? 3. 练习二,比较徐志摩、海涅、姚鼐对云海的描写,谈谈你更喜欢谁的描写,为什么? 4. 练习三,比较徐志摩、刘白羽、屠格涅夫描写旭日初升那一刻的文字,具体指出其中最生动的部分。 问题研讨本文值得品味的词语或句子。(念每组的序号,被念到序号的同学就发言。按答的水平打分。) 注意:这是一个开放题,但要注意引导学生找出那些能产生特别的表达效果的词语,或采用了某种修辞来增加表达效果的句子。如: 但这是我一面感觉劲烈的晓寒,一面睡眼不曾十分醒豁时约略的印象。 “劲烈”一般与“寒风”搭配,这里用来形容晓寒,使人生动地感受到凌晨的十分的寒意。“醒豁”本意是指意思表达得明显,文中与“睡眼”搭配,传神地写出了“我”尚有朦胧睡意的行状。研讨交流研讨交流关键词:巨人 睡意 唤醒 东方 光明 复活 这是用了象征的写法,象征东方巨人的觉醒。再考虑写作时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期,“光明”“复活”等都是象征五四精神。这里的欢乐,狂欢般的,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欢呼和礼赞。研讨交流问:比较徐志摩、海涅、姚鼐对云海的描写,你更喜欢谁的描写,为什么?(自圆其说即可) 徐志摩写云海的句子是: ①在朝旭未露前,宛似无量数厚毳长绒的绵羊,交颈接背地眠着,卷耳与弯角都依稀辨认得出。 ②云海也活了,眠熟了的兽形涛澜,又回复了伟大的呼啸,昂头摇尾的向着我们朝露染青的馒形小岛冲洗,激起了四岸的水沫浪花,震荡着这生命的浮礁,似在报告光明与欢欣之临在……研讨交流比较徐志摩、刘白羽、屠格涅夫描写旭日初升那一刻的文字,具体指出其中最生动的部分。 研讨交流明确:本文不是集中笔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