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587243

《马说》课件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2次 大小:22593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马说,课件
  • cover
课件36张PPT。 语文-出卷网-九年级上册第28课 马说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3、认识伯乐与人才的关系,理解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情。 伯乐相马的故事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 文体知识 说,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特点:写法灵活,讲究文采,言辞华丽,跟杂文相近 ,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说理透彻。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 例:《爱莲说》:莲———人,托物言志 《马 说》:马———人,托物寓意 文体知识《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本文是作者《杂说四首》中的第四首,“马说”这个标题,是后来人加的。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 《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作者介绍韩愈 (768-824) 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退之,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韩氏先人原是昌黎(今属河北)的大族,因而他常常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他的作品集叫做《昌黎先生集》。他多次被贬官降职,很受压抑。在文学上, 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提倡刚健质朴,言之有物的秦汉古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及停顿,特别是通假字的读音。 2、听课文范读:纠正字音,划出长句的停顿。 3、结合注释及资料,翻译全文,标注难点。 朗诵课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而 伯乐不常有。故 虽 有名马,只 辱 于 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日行千里的马擅长相马之人辱没两马并驾称呼表转折,但是因此在结构助词,的用,凭借即使字词积累疏通文意:第一段翻译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 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 美不 外见, 且 欲 与 常马 等不可得,安求 其 能千里也?吃一顿通“饲”,喂才能 优点表现在外面,“见”通“现”,显现等同,一样普通的这种,代词结构助词,的有时代“千里马”怎么即使尚且字词积累疏通文意:第二段翻译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