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597539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测评:第2单元 学业分层测评 (含答案)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1次 大小:69915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测评,必修,分层,学业,单元,人教
    学业分层测评(七) 李清照词两首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薄雾浓云愁永昼(漫长的白天) ②有暗香盈袖(充满) ③莫道不销魂(极度的欢乐) ④凄凄惨惨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⑤憔悴损(损害) ⑥独自怎生得黑(怎么、怎样)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①②⑥ 【解析】 ③“销魂”的意思为“极度悲伤”;⑤“损”的意思相当于“煞”。排除③⑤便可得出答案。 【答案】  D 2.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B.却是旧时相识 C.这次第 D.怎一个愁字了得 【解析】 A项,“将息” 古义指“调养,保养”,今义指“将要熄灭”。C项,“次第”古义指“情况,光景”,今义指“次序”“一个挨一个地”。D项,“了得”古义指“囊括得了”,今义指“用在惊讶、反诘或责备等语气的句子末尾,表示情况严重,无法收拾”;“不平常,很突出”。 【答案】  B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 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做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⑥②③⑤④① B.⑥①④②③⑤ C.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⑤④⑥①② 【解析】 题目提供的句子,明显是 一个总领句。剩下的六个句子存在着较为严密的逻辑关系:③葫芦是果实,⑤葫芦的形状,④成熟后可做容器,⑥使用这种容器的历史悠久,①引用典籍印证这种说法。②是一个总结句。 【答案】  D 4.名句默写。 (1)_____ ,_____,半夜凉初透。 (2)莫道不销魂,_____,_____。 (3)雁过也,_____,_____。 (4)_____ ,_____。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答案】  (1)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  (2)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4)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 点绛唇 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祇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5.有人认为“愁”字是本词的“词眼”,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词眼的理解。词眼是全词精神集中表现的地方。这首词集中表现的正是词人的“愁”。 【答案】  同意。全词由写寂寞之愁,到写伤春之愁,到写伤别之愁,到写盼归之愁,层层深入地写出了女子心中的万千浓愁。 6.明代陆云龙在《词菁》中称道此 词是“泪尽虰中”,《云韶集》也盛赞此作“情词并胜,神韵悠然”。请从“情、词(炼字、词等)”两个角度分析说明。                                                                           【解析】 词的上片集中写景,下片集中抒情,结尾处又借景抒情。可以围绕这点进行分析。 【答案】  这是一首闺怨 词。上片写伤春之景,下片写伤别之情(思念之情),故情胜。上片写春去花落,下片言人去不归,中间以一“雨”字联结,“愁”字贯穿其中,结构严谨。“柔肠一寸愁千缕”运用了夸张和对比的修辞手法;“遍”“断”两个字极尽炼字的巧妙,表现了深闺中孤独寂寞的女子的浓重愁绪,故词胜。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7~8题。 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