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601530

语文版必修4单元检测卷(3)人生如舞台

日期:2024-05-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7次 大小:1385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文版,必修,单元,检测,人生,舞台
  • cover
单元检测卷(三)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京剧进课堂 “京剧进课堂”消息传出,社会各界的争议一直不断。这场争议本身的意义,远大于“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十省市共200所中小学试点京剧走进音乐课堂”本身,对探究包括京剧在内的民族传统艺术如何传承,对思考我们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应秉承何种态度,无疑都具有标本意义。 围绕京剧进校园的争议,大致有两类:一是京剧究竟该不该进校园,一是只有京剧进校园品种是不是单一。有的家长闻听消息,首先担心的是“会不会增加孩子的课业负担”;有的学校则表示“我们的音乐老师根本不懂京剧,怎么教”;甚至有人说,孩子更喜欢流行音乐,哪怕学点交响乐也好,“让孩子学咿咿呀呀的京剧,这是把成人意志强加给孩子,恐怕适得其反”。这类争议犹如“第一反应”,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京剧在当代的尴尬境遇,也映照出一些人潜隐的心理焦虑。其实,京剧课只是纳入试点学校一至九年级原有音乐课程之中,没有增加学时,是考查而非考试科目;是让孩子们赏析,而非培养戏迷票友。我们大可不必担心会因此增加孩子们的课业负担,倒要自问,在我们心中,是不是把应试教育看得比素质教育更重要?我们情愿每个周末带着孩子奔波于参加钢琴班、小提琴班,以期用“特长”促进孩子升学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孩子们是否真的喜欢钢琴和小提琴?如果京剧能算“特长”,学校以没有教师懂京剧为由不开这门课,有几个家长能答应? 早在几年前,北京、上海、江苏、甘肃、黑龙江等地,就有中小学尝试了京剧进校园。北京黑芝麻胡同小学曾对120名上过京剧课的学生进行无记名调查,课后仍对京剧没兴趣的学生极少,大多数学生表示,他们可能不会去买票听戏,但很喜欢类似课程;还有30至40人表示,他们因这门课而喜欢上了京剧。其他一些自主尝试的学校,也是效果良好,不曾引发争议。武断指责让孩子们了解京剧是“成人本位”,说到底,是成人自己对这项民族文化瑰宝艺术缺乏了解,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缺乏自信。 民族传统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精神,积淀着中华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承载着中华文化的血脉和精华。我们应该持多元文化态度,吸收世界各国文明精华,但越是经济全球化,越是现代化,越要有效防止传统文化的“水土”流失,守望好我们的精神家园。 1.下列对“京剧进课堂”意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之一,“京剧进课堂”对传承京剧这种民族传统艺术有重要的意义。 B.“京剧进课堂”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还能够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C.“京剧进课堂”能够使京剧这一传统艺术和钢琴、小提琴一样成为中小学生的“特长”科目。 D.京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京剧进课堂”能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信意识。 答案 C 解析 无中生有,文中并没有说要使京剧成为中小学生的“特长”科目。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围绕京剧进校园的争议有“京剧究竟该不该进校园”“只有京剧进校园品种是不是单一”两类。 B.对京剧进课堂,许多家长的第一反应是“会不会增加孩子的课业负担”“音乐老师能不能胜任”之类。 C.把京剧作为考查科目等做法体现了京剧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而非培养戏迷票友。 D.对北京黑芝麻胡同小学上过京剧课的学生的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在上过京剧课后喜欢上了京剧。 答案 C 解析 A项以偏概全,文中是说“大致有两类”。B项张冠李戴,“音乐老师能不能胜任”是学校的反应。D项曲解原意,应是“大多数学生对京剧产生了兴趣”。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