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614397

28孔明借箭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5次 大小:25405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
  • cover
教学 要求 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句,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点。 4.帮助学生认识“瑜”“曰”“吾”“晌”“嘱”“擂”;会写“曹”“瞒”“吾”“嘱”“勿”“诈”“擂”“呐”;理解“妒忌”“军令状”“迟延”“调用”“神机妙算”“欣然而至”“军中无戏言”等词语。 5.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把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 重点 难点 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28 孔 明 借 箭 却说鲁肃领了周瑜(yú)言语,径来舟中相探孔明。孔明接入小舟对坐。肃曰(yuē):“连日措办军务,有失听教。”孔明曰:“便是亮亦未与都督贺喜。”肃曰:“何喜?”孔明曰:“公瑾(jǐn)使先生来探亮知也不知,便是这件事可贺喜耳。”唬(hǔ)得鲁肃失色问曰:“先生何由知之?”[①鲁肃为什么“失色”?]孔明曰:“这条计只好弄蒋干。曹操虽被一时瞒过,必然便省悟,只是不肯认错耳。今蔡、张两人既死,江东无患矣,如何不贺喜!吾闻曹操换毛玠(jiè)、于禁为水军都督,则这两个手里,好歹送了水军性命。”鲁肃听了,开口不得,把些言语支吾(wú)了半晌(shǎnɡ),别孔明而回。[②鲁肃为什么支吾了半晌,却说不出话来?]孔明嘱(zhǔ)曰:“望子敬在公瑾面前勿言亮先知此事。恐公瑾心怀妒忌,又要寻事害亮。”鲁肃应诺而去,回见周瑜,把上项事只得实说了。瑜大惊曰:“此人决不可留!吾决意斩之!”肃劝曰:“若杀孔明,却被曹操笑也。”瑜曰:“吾自有公道斩之,叫他死而无怨。”肃曰:“何以公道斩之?”瑜曰:“子敬休问,来日便见。”[③周瑜的话说明他是怎样的人?]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鲁肃去探访孔明,孔明揭穿了周瑜使用计谋让曹操杀害蔡瑁、张允的事,鲁肃回去告诉了周瑜,周瑜决定要除掉孔明。为下文叙述草船借箭的故事埋下了伏笔。这部分是故事的起因。 次日,聚众将于帐下,叫请孔明议事。孔明欣然而至。坐定,瑜问孔明曰:“即日将与曹军交战,水路交兵,当以何兵器为先?” [④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孔明曰:“大江之上,以弓箭为先。”瑜曰:“先生之言,甚合愚意。但今军中正缺箭用,敢烦先生监造十万枝箭,以为应敌之具。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却。”[⑤这句话写周瑜让孔明监造十万枝箭,在结构上起到了什么作用?]孔明曰:“都督见委,自当效劳。敢问十万枝箭,何时要用?”[⑥写孔明爽快地答应了,表现了什么?]瑜曰:“十日之内,可完办否?”孔明曰:“操军即日将至,若候十日,必误大事。”瑜曰:“先生料几日可完办?”孔明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纳十万枝箭。”[⑦这句话为后文哪句话埋下了伏笔?]瑜曰:“军中无戏言。”孔明曰:“怎敢戏都督!愿纳军令状:三日不办,甘当重罚。”[⑧ “愿纳军令状”说明了什么?]瑜大喜,唤军政司当面取了文书,置酒相待曰:“待军事毕后,自有酬劳。”[⑨ “瑜大喜”表现了什么?]孔明曰:“今日已不及,来日造起。至第三日,可差[chāi]五百小军到江边搬箭。”饮了数杯,辞去。鲁肃曰:“此人莫非诈乎?”[⑩写鲁肃的怀疑,其目的是什么?]瑜曰:“他自送死,非我逼他。今明白对众要了文书,他便两胁生翅,也飞不去。我只吩咐军匠人等,叫他故意迟延,凡应用物件,都不与齐备。如此,必然误了日期。那时定罪,有何理说?公今可去探他虚实,却来回报。”[这句话表现了什么?] 段导读: 本段写周瑜让孔明监造十万枝箭。为下文描写草船借箭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肃领命来见孔明。孔明曰:“吾曾告子敬,休对公瑾说,他必要害我。不想子敬不肯为我隐讳(huì),今日果然又弄出事来。三日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