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617521

语文六年级上语文S版6.26《将相和》课件(38张)

日期:2024-05-2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36次 大小:1026090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语文,六年级,6.26,将相和,课件,38张
  • cover
课件38张PPT。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他写的《史记》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篇课文就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 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秦国是最强的一个。课文中所讲的赵国紧挨着秦国,另一边是富强的齐国,处于两大强国之间的赵国,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有关系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了 解 背 景返回将相和 这是一个流传了千百年的动人故事,是我国历史上光彩不灭的佳话。我会读召集 允诺 商议 隆重 约定 胆怯 推辞 拒绝 能耐 诸位 和氏璧 无价之宝 理直气壮 完璧归赵 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 负荆请罪 同心协力 渑池会见 廉颇 蔺相如学习目标: 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中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文章的命题方法。自学思考题: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个小故事?各在哪些段落? 3、从小故事中分别画出描写蔺相如和廉颇的句子,说说他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4、课文中三个小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课文为什么用“将相和”做题目?读一读 课文通过对三个小故事的记叙,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 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第1-10自然段第11-15自然段第16-18自然段完 璧 归 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和氏璧  和氏璧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武王也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和氏璧 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哭,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 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以十五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完璧归赵沉着冷静、胆识过人、胸有成竹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 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 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 ,让我指给您看。” 蔺相如之所以说这块璧有点儿 小毛病,骗回和氏璧,是因为——— ———。小毛病返回机智勇敢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 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大大方方返回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