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637497

小学语文北师版二年级下册教案:7.2 南辕北辙

日期:2025-10-2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3596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小学,语文,北师版,二年级,下册,教案
  • cover
7 远  行 教学要求 1.理解寓言的寓意,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3.能抓住人物的言行和提示语中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深切感受人物的特点。会分角色朗读、表演寓言内容。 重点难点 1.理解寓言的寓意。2.学会抓住人物言行和提示语来深切感受人物的特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南 辕 北 辙 季梁走在路上,遇到他的一位朋友正坐着车向北行驶①。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季梁在路上看见一个朋友坐车向北走。 季梁问:“你要到哪里去啊 ” 朋友说:“我要到楚国去。” 季梁不解地问:“你去楚国应该往南走,怎么反而向北奔驰②呢 ”[句导读:这句话中的“不解”表示季梁充满疑惑。] 朋友说:“不怕,我的马好。” 季梁告诉他:“马虽然好,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朋友回答:“没关系,我的旅费③很多。” 季梁再次诚恳④地说:“旅费再多,向北走,无论⑤如何也到不了楚国。”[句导读:“再次”表示季梁又一次指出朋友的错误,希望朋友能明白。] 朋友却固执己见⑥:“你不用担心,我的车夫驾车技术非常高。”   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写季梁一次又一次指出朋友的错误,但朋友却不理解。 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这部分点明主题,即方向错了,条件再好也只能适得其反。 字 词 导 读 ①行(xínɡ)驶:车船行进。“行”也读háng。 ②奔驰:车马快速地跑。 ③旅费:旅居或旅行所需的费用。 ④诚恳:态度真诚恳挚。 ⑤无论:不论,不管。 ⑥固执己见:执意按照个人的偏见去办事。 1.理解寓言的寓意,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 2.学会抓住人物言行和提示语来深切感受人物的特点。 3.会分角色朗读、表演寓言内容。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一 激情导入 1.简介寓言。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寓言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寓言往往通过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被人称为“理性的诗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南辕北辙》。 板书课文题目:南辕北辙。 2.理解课文题目。 (1)让学生动手查字典。理解:“辕”指什么 “辙”指什么 学生甲:“辕”指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 学生乙:“辙”指车轮压出的痕迹。 (2)利用投影的插图,形象地指出具体的事物,便于学生深入理解。 (3)这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什么内容,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二 整体导读课文 1.初读课文,要求读通畅。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概括地说出课文的内容。 (季梁的朋友自恃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以为很快就能到楚国,并固执己见不听劝告,但由于方向错了,只能越走离楚国越远。)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并相互补充。 3.认读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接龙读。读正确的,大家跟读;不正确的,帮助纠正。 注意读准下面生字的读音。 zhí执  zhé辙  chí驰  shǐ驶  lǚ旅 4.再读课文,要求用序号标出课文主要写了几组对话,并说说你对课文中人物的印象。 (四组对话。) 三 深入探究内容 1.指名读课文中的对话,师生评议。 学生甲:没有感情。 学生乙:没有读出季梁的诚恳和朋友的固执己见。 老师小结:要想读出感情,就要想象当时的情景,尝试给人物对话加上当时说话的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 2.想象当时的情景。 (1)师生共同分析第一组对话。 ①指名读对话,想想他们是用什么语气说的。 ②师生讨论。 学生甲:“季梁问”可以用“好奇”的语气问。 学生乙:季梁看见一位好友,可以“急忙”问。 学生丙:朋友可以“不紧不慢”地说。 学生丁:朋友也可以“慢条斯理”地说。 ③带着恰当的语气分角色练读。 (2)分组分析后三组对话。 第二组:季梁(不解、奇怪。) 朋友(不屑一顾、满不在乎。) 第三组:季梁(焦急。) 朋友(心不在焉、不以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