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638177

【教师原创】人教版历史八上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教学设计2份

日期:2025-05-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6次 大小:22979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学设计,文化,思想,科学技术,22课,教师
    课 题 人民教育-出卷网-《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课型:新授 教学模式:三环节合作探究 课标表述: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 教具:多媒体 教学目标  掌握新式学堂的出现到新式教育体制的拟定再到科举制度的废除的基本史实。了解在中国近代后期,文学艺术领域里,涌现出以鲁迅、郭沫若、赵树理、丁玲、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为代表的一代巨匠。  通过对先进的文艺工作者的成就的思考,培养学生对重大问题的提炼能力。  通过学习认识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中国近代后期的时代特征是宣传进步科学,反对落后迷信;追求人民民主,反对专制独裁;讴歌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这一时代特征对文学艺术领域产生巨大影响。 重点:1.新式教育的开端。    2.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众多的知识点。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每当升旗仪式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总能听到那嘹亮的国歌声。 播放《义勇军进行曲》,虽说只有短短的43秒,但是60多年来他却一直鼓舞着广大的 中华儿女。大家知道国歌的作者是谁吗? 学生:聂耳。 教师: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处于危亡关头,著名的音乐家聂耳投身于抗日的洪流 中,以其卓越的音乐才能,创作了大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其中《义勇军进行 曲》由著名戏剧家田汉作词。这首歌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1949年新中 国建立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982 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定为国歌。那么,与聂耳同时代的文学 家、艺术家还有哪些?他们在近代中国为了国家的独立富强曾作过哪些努力?我们应 如何理解他们的作品的内涵?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具体内容。   [板书]第22课 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二)  教师引领,自学探究:  一、黑暗传奇--新式教育的开端   1.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背景 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洋务运动的内容,看一看洋务派在培养洋务人才方面作了哪些努力? 学生: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和洋务运动的需要,开始兴办新式学堂。 1862年成立了京师同文馆,这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 外交人才为宗旨。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洋务派在各地相继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 堂。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 教师:大家思考一下在百日维新中,关于教育方面的内容有哪些? 学生: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教师:洋务派和维新派为什么要创办新式学堂? 学生:为了培养洋务人才和维新人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说明:联系旧知识,弄清来龙去脉,有利于学生掌握即将要学习的新知识。 教师: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背景是——— 学生:清朝沿用明朝的教育制度,学校以四书五经为主要教材,国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 这样培养的人才,越来越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于是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就提出了 学习西方、改革教育的主张。 教师:维新变法在教育方面的成果如何? 学生:戊戌政变后,维新运动失败。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它的创办表明近代教育改革迈 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是教学内容仍以经学为主,科举制仍然存在,而且考试又恢复了考 八股文。 教师:这对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危害? 学生:京师大学堂的学生只有考取科举,才能取得做官资格。每到科举试期,学生纷纷请假 赴考。这样,国家得不到急需的军事、外交、科技人才。 教师:后来怎样改变这种状况的? 学生:由于科举考试的弊端,洋务派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