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648536

29《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学案

日期:2025-10-3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39次 大小:1227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学案
  • cover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学案 一、整体感知 (一)初读,学习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注意识记。 反诘( ) 人溺己溺( ) 舐干( ) 2、根据拼音写汉字,注意辨别。 雄biàn( ) 感kǎi( ) 木乃yī( ) 3、查字典,解释下列成语,注意积累。 (1)理直气壮 (2)如饥似渴 (3)打抱不平 (二)再读,理清结构 讲演稿一般都有开头、主体、结尾三个密切相关的部分,你能划分出这篇讲演稿的三个组成部分吗? (三)选读,把握内容 1、作者认为“年轻”的实质是什么? 2、讲演者阐述了年轻精神的三个特征,他们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3、请找出揭示本文主旨的句子。 二、分析揣摩 (一)细读,揣摩章法 1、这篇讲演开头的三段文字是不是“题外话”?为什么? 2、作者在论述“年轻精神”时,采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课文的第5段与第6段就是正反对比的典型段。你能在文中再找出同样运用这种手法的段落并说说对比的作用吗? (二)品读,品味语言 情理交融是本文在语言上的主要特色,以下面这段话为例,请体会其饱含的感彩,说说其蕴含的深刻哲理。 年轻人之所以为年轻人,并不是单看年纪轻。假如是单看年纪轻,我们倒看见有好些年纪轻轻的人,却已经成了老腐败,老顽固,甚至活的木乃伊———虽然还活着,但早已死了,而且死了几千年。 反过来我们在历史上也看见有好些年纪老的人,精神并不老,甚至有的人死了几千年,而一直都还像活着的年轻人一样。所以一个人的年轻不年轻,并不是专看生理上的年龄,而主要的还是看精神上的年龄。 三、探究质疑 你对文中的“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是怎样理解的?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应如何做才能“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 四、读写结合 1、请仿照文中“他是一张白纸,毫无成见地去接受客观真理”的句式,再写出三个语句,只需在方框内填写有关词语,所填的词语要和空格后的内容衔接,并且不能重复。 (1)他是□□□□,流动不息地奔向远方。 (2)他是□□□□,无所畏惧地搏击长空。 (3)他是□□□□,大公无私地播洒光明。 2、应该怎样发扬“年轻精神”呢?请联系我们中学生的理想、生活、学习、人生、克服困难等写一些激励你自己或者勉励别人的话语。可以是一两句话,格言式的,也可以是三两段杂谈。 五、延伸拓展 1、广为采撷———摘录课文中富于哲理的句子,课外收集赞颂“年轻精神”的名言警句。 2、旁征博引———据你所知,举出一位如文中所说的“人已死了”“而一直都还像活着的年轻人一样”的人物,并简要说明理由。 3、小试牛———正值“五四”青年节,学校将举行“五四杯”演讲比赛,主题是“继承优良传统,做新世纪的主人”。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演讲词。 参考答案: 一、 (一)1、jié nì shì 2、辩 慨 伊 3、(略) (二)开头(1—4段),主体(5—11段),结尾(12段)。 (三)1、“年轻”的实质是精神年轻。 2、第一个特征侧重讲学习精神,第二个特征侧重讲实践精神,第三个特征侧重讲战斗精神。 3、主旨句:一个人的年轻不年轻,并不是专看生理上的年龄,而主要的还是看精神 上的年龄。 二、 (一)1、不是“题外话”。①开头三段文字,郭老就地取材,既表达了“在萧红墓前”、对一群年轻人、作“五分钟讲演”这三层含义,又起着领起下文的作用,即为提出演讲话题作铺垫。②这三段话语言风趣幽默,营造了活泼轻松的气氛,拉近了同听众的心理距离,激发了听众对讲演的兴趣。 2、第11段。把具有“三种年轻精神的特征”的人与失掉了“三种年轻精神的特征”的人进行对照比较,这样不仅可以表现出鲜明特征,还可以显示讲演者的爱憎情感,表现演讲词的思想倾向,鲜明突出地表现主题。 (二)对那些“年纪轻轻”但在精神上已衰老的人,作者愤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