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653104

21 与朱元思书 教案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1264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朱元思,教案
  • cover
21 与朱元思书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情感目标: 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2.背诵课文。 3.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具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 教学方法 1.朗读法。《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情辞并美的精悍之作,全文像一幅萧疏淡远的水墨画,文辞峻洁而又富于情思。句式整齐、匀称,音节铿锵,有一种声律美。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2.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3.美点寻踪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骚人墨客吟诗作文,为今人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山水佳作。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 三吴行尽于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宋·苏东坡)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导。(清·刘嗣绾) 可见,富春江早已为世人所熟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南朝梁代著名骈文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仅用114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绮丽风光,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吟诵此文,可谓美不胜收。(同时用多媒体播放富春江的美景。) 二、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扫清语言障碍。 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先听朗读带,再由学生指读,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句做好标记,集中提出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先由学生集体解决,再由教师对学生无法解答的问题做仔细的解释和引导。 (二)朗读成诵 目的是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巩固字词知识和对全文的理解。教师在此过程中指导朗读,可进行分组读、接力读、竞赛读等形式。 (三)学做小画家 同学们,面对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你想不想做一次画家,让这美景成为眼前的永恒? 要求:从文中选择描写景物的语句,画成风景画,看谁画得最能表现相应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个体抽查。 2.集体齐背。 二、整体感知 (一)让想像飞起来 练习一:望文生景 出示课文景物描写的句子,让学生闭起眼睛想像,然后把想像到的画面用语言描绘出来。 景物描写: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5.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练习二:望景生文 让学生展示第一课时所画风景图片并欣赏,提问:此图此景使你联想到了课文中的哪些句子? (二)研读课文 同学们,如此秀丽的自然美景,作者并不是用摄像机拍摄下来的,而是用文字为我们描绘的,你想知道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师:品读文章的第一幅画面,思考作者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