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花源记》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文言知识积累; 3、品读分析文章内容,理清结构、线索; 4、探究陶渊明的世外桃源理想及现实意义; 5、探究课文独特的构思及艺术匠心。 【教学重点】 1、熟读并弄懂课文内容,走进文本; 2、把握课文主题思想及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理解陶渊明虚构这一扑朔迷离的桃源胜境的目的,正确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教学疑点】既然“处处志之”,为何“寻向所志,不复得路。”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法】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品读法、延伸阅读法 【教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以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及成语“世外桃源”导入,用课件投影课文标题及作者。 我国东晋末年,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战争纷繁。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元代诗人张养浩在《潼关怀古》一诗中发出这样的感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和平安宁的生活是每一个民族的共同向往。有个成语就是这一社会理想的人集中体现,它就是--世外桃源!它出自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它描述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美好社会呢?这节课,我们就走近陶渊明,走进桃花源。(放投影,打出课题) 二、【作者名片】 说说你心中的“陶渊明印象”。(要求:主要介绍他的名、字、号、作品及风格,为人等,100字以内。生介绍后师投影) 东晋大诗人,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代表作《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有“田园诗人”之称。为人耿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有名言“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田园。 三、【一读课文】放录音,听配乐朗诵。(听读课文) 请同学们在听的同时,标出段落序号,勾画出生字难词。可同时点八名学生上台写课件投影的预习基础题。以检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疏通字词。(一个组一个代表) 四、【文言积累】师生共同订正黑板上同学们演板的答案。(全对的加10分鼓励)(练一练) 1、(1)辨明字音: 阡( qiān )陌 遂( suì )迷 骥(jì ) 郡(jùn )下 诣( yì) 2、形似字辨析 阡(阡陌) 怡(怡然自得) 髫(垂髫) 歼(歼灭) 贻(贻笑大方) 髻(发髻) 忏(忏悔) 饴(高粱饴) 鬓(两鬓) 3、辨析多音多义字 jiàn(间隔) yù(语云) shě (舍船) yāo(便要还家) 间 语 舍 要 Jiān(房间) yǔ(语文) shè (屋舍) yào(不要) 4、一词多义 复前行(又) 乃大惊(于是,就) 便舍船(放下) 复 乃 舍 不复出焉(再) 乃不知有汉(竟然) 屋舍俨然(房屋) 寻向所志(寻找) 处处志之(做标记) 捕鱼为业(作为) 寻 志 为 寻病终(不久) 寻向所志(标记)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 5、古今异义 ①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②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③妻子古义:妻和子女。 ④绝境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境地。 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⑤无论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⑥不足 古义:不值得。 今义: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今义:不充足,不满。 ⑦如此 古义:像这样。 ⑧俨然 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这样。 今义:形容很像。 6、重点字词 ①甚异之(意动用法,“认为…… 很奇异) ②欲穷其林 (穷尽)③具答之(详细) ④既出(已经)⑤桑竹之属(类)⑥不复出焉(代词,这里)⑦便扶向路(以前)⑧诣太守(到) ⑨问津(渡口) 7、总结通假字 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8、总结本课带“然”的字词,翻译并找出它们的相似点。 豁然(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