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南京大屠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品味报告文学的写作风格。 (2)理解倒叙写法及其作用,理解纪实文学多方面引用资料的作用。 (3)理解夹叙夹议手法对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影片,阅读全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在合作学习中体会报告文学的总体特征,体会重点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明确人生方向,发奋图强。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把握报告文学的特点和整体风格。 【教学难点】 理解夹叙夹议手法对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课前搜集南京大屠杀相关资料;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朝日新闻》认为,在历史教科书中,日本的侵略史正在消失。日本各教科书出版商在1995年的送审版本中均有慰安妇的记载,但这次没有一家直接提及慰安妇问题,只有帝国书院版本间接谈到慰安设施。强行绑架外国劳工问题也被淡化成“外国劳工被带到日本”。21教育网 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亚洲政治史的著名教授天儿慧发表文章认为,既然是历史教科书就应该忠于历史事实。例如:关于太平洋战争的目的,新教科书将其写成“为了亚洲的解放”,而极力淡化日本谋求在亚洲的霸权地位的真实目的。 读了相关的报道,请同学们谈谈感受,说说自己对日军侵华史、抗日战争的了解和认识。 二、背景简介 日本右翼势力曾于1982、1986年两次通过歪曲历史的教科书。在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南 京大屠杀》刊登在1987年第7期《解放军文艺》,本篇报告文学就是以大量史料证据及目前尚存的人证,揭露了日寇惨绝人寰、令人发指的罪行。(出示相关史实图片)21·世纪*教育网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华大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1937年,30多万南京人民被侵华日军集体大屠杀!不要忘了1937年12月13日,不要忘了惨死在日军手下的30多万中国同胞,不要忘了那一幕幕,惨绝人寰的杀戮……历史,是永远无法改变的。2-1-c-n-j-y 三、检查预习 1.为下列生字词注音(课件出示) 蹂躏(róu lìn) 毛骨悚然(sǒng) 褴褛(lán lǔ) 蛊惑 (gǔ) 狰狞(zhēng níng) 寻觅(mì) 蹒跚(pán shān) 虐待(nuè) 尸骸(hái) 诅咒(zǔ) 惨绝人寰(huán ) 2.解释下列词语 蹂躏: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 褴褛:(衣服)破烂 蛊惑:毒害,迷惑。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毛骨悚然:身体汗毛竖起,脊梁骨必冷。形容心灵或身体突然受到某种刺激而产生的恐惧感觉。悚然,害怕的样子。21cnjy.com 凶神恶煞:原来指凶恶的神,现常用来指凶恶的人。 惨绝人寰:人世上再没有那样凄惨的了。人寰,人世。 四、整体感知 1.“历史无法忘却,也不应该忘却”。课文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揭露了日本法西斯在南京大屠杀中“令人发指的兽行”,细读课文,概括一下课文着重记述了哪起大屠杀惨案。 着重记述了日军攻陷南京后的三次大屠杀惨案:1937年12月13日的燕子矶大屠杀;12月15日的下关大屠杀;12月18日的草鞋峡大屠杀。21*cnjy*com 2.理清思路,梳理结构。 本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8):用倒叙的手法写当年日寇令人发指的罪行,突出说明半个世纪的漫漫岁月都无法抹平静缘老太太心中的伤痕。【来源:21cnj*y.co*m】 第二部分(9-34):以铁的事实揭露日寇在南京大屠杀中令人发指的罪行。 第一层(9-21):主要写日军集体大屠杀的三个惨案。 第二层(22-32):主要写日军零散屠杀的两个典型惨案。 第三层(29-34):写法庭查证、举证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集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