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723451

七下第20课 古代诗歌五首(第1课时)(课件+教案)

日期:2024-05-0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3次 大小:817349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七下,20课,古代诗歌,五首,1课时,课件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古代诗歌五首》第1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3、学习知人论世的阅读诗歌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品味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引导学生学习知人论世的阅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2、学习知人论世的阅读诗歌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2、学习知人论世的阅读诗歌的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 、合作探究法 学法: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查找作者的简介和每首诗的写作背景。 2、反复诵读诗歌,结合思考探究自主探究诗歌。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诗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历来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誉。我国古代的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透出了我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炽烈的情感和杰出的智慧,它使我国的文学殿堂翰墨飘香。今天,我们将欣赏五首古诗,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让我们走近诗人,体会他们的感情吧。 21·世纪*教育网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3、学习知人论世的阅读诗歌的方法。 三、课堂活动过程 学习《登幽州台歌》 活动一:激发兴趣,导入古诗 同学们,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音。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心中来,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诗人陈子昂的内心世界。板书课题《登幽州台歌》。 活动二: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陈子昂(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任侠。举光宅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右拾遗。后世因称陈拾遗。敢于陈述时弊。曾随武攸宜征契丹。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伯玉集》传世。 2、写作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西南),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2-1-c-n-j-y 活动三:诵读经典,理解诗句意思 请同学们认真听诗歌的朗诵录音,然后大声朗读诗歌,结合注释既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1、读准下面字音。 怆然(chuàng) 涕下(tì) 2.读出韵味和节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 前:过去。 古人、来者: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指燕昭王。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然:悲伤的样子。 涕:眼泪。 4、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诗句意思。 原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译文:(在幽州台上)我向历史长河的前端和后面望看去,也看不到像燕昭王那样的贤君。 原诗: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独寂寞,悲从中来,怅然泪下。 活动四:知人论世,体会诗歌的意境 请同学们反复诵读这首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