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724724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 与朱元思书课件

日期:2025-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8次 大小:39306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教,第五,朱元思,单元,八年级,下册
  • cover
课件68张PPT。 与朱元思书吴 均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2、通过诵读训练,进一步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 3、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 4、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为你介绍富春江的风景吧! 富春江位于浙江省桐庐地区,全长110公里,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人称“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浙江省富春江,唐代许多大诗人都慕名来到这里,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精美的诗作,后人把它叫做“唐诗之路”。这么多诗人会聚于此,恐怕得益于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吴 均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韦庄)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宋·苏轼)一折青山一扇屏, 一湾清水一条琴。 无声诗兴有声画, 须在桐庐江上寻。清·刘嗣绾“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阳。”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三吴行尽于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风格简淡清新。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是历来传诵的骈文名作。《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题目解说 “与”:给。“书”:信。题目的意思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信中述说旅行所见,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读后悠然神往,就像置身于奇山异水之间,是六朝骈体文中描写山水景物的妙品。体裁介绍骈体文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 骈体文的特点①前后两句的字数相同(六朝的骈体文一般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所以骈体文又名“四六文” )。②前后两句的句式相同。③两句中相对的词,词性基本相同。④两句中尽量避免相同的字(但可用同一虚字)。 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读准字音 缥碧 湍急 轩 邈 泠泠 嘤嘤 千转 鸢飞 戾天 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 经纶世务 piǎotuānxuān miǎo língyīngzhuànyuānlìkuīkēlúnguān(羽扇纶巾)注意语速 注意停顿 注意重音 注意节拍展现你的朗读能力朗读1、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要注意恰当停顿,读出语句意思。 2、从上下文的语句关联中,要读出自己的理解,从语气、语调中表现出来。 3、对语句中的意思要通过重音强调出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轻快)(舒缓)(惊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慨叹、平缓、轻慢)(惊叹)(轻松、欢快)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借助课本下面的注释、工具书以及自己的文言积累,疏通课文大意。(存疑) 合作探究 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解决疑难。 质疑答疑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疏通文意三步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 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指烟雾。同样的颜色。表示约计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