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744115

八下 第21课《细柳营》(课件+教案)

日期:2024-06-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616392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八下,21课,细柳营,课件,教案
    (课件网) 细 枊 营 语文版 八年级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观 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教学目标 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其父司马谈曾任汉武帝的太史令。司马迁早年从经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学习,20岁开始多次出游,考察了许多历史著名人物如孔子、屈原、信陵君、刘邦等的遗迹。38岁继任太史令,开始整理史料。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司马迁开始写作《史记》。正当他专心著述的时候,巨大的灾难降临在他的头上。 教学目标 作者简介 天汉三年(前98),司马迁因替兵败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下狱受宫刑。这是对他极大的摧残和凌辱。但他想到著述还没有完成,决心“隐忍苟活”以完成自己的宏愿。司马迁出狱后任中书令,这是由宦官担任的掌管文书机要的官,他“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但他忍辱含垢,继续编写《史记》,终于在征和二年(前91)完成了这部巨著。 教学目标 作者简介 司马迁接受了儒家思 想,自觉地继承孔子的事业, 把自己的著作看做是第二部 《春秋》。他还接受了道家思想,他的思想中唯物论 的因素和批判精神,尤其是自身的遭遇更增强了他的 反抗性。这些在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中都有所体现。 教学目标 文学常识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教学目标 文学常识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东汉末年才改称今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和文学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史记》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跨度近三千年,详实地记述了我国古代的历史,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描绘了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表现了司马迁的进步历史观。它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学目标 文学常识 《史记》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本纪”是叙述历代帝王的政迹,“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书”是记载典章制度和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世家”是先秦诸侯国的兴亡史和汉朝杰出功臣的传记,“列传”主要是历代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特殊人物的传记。 教学目标 整体感知 细柳营 教学目标 整体感知 棘 彀 弩 辔 诏 嗟 曩 被 作揖胄 车骑 (jí) (gòu) (nǔ) (pèi) (zhòu) (jiē) (nǎng) (pī) (zhào) ( jì ) (yī) 字 词 注 音 教学目标 整体感知 1、匈奴大入边 2、以备胡 3、已而之细柳军 4、直驰入 5、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6、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7、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8、介胄之士不拜 9、使人称谢 · · · · · · 入:侵入。 边:边境。 备:防备。 之:到。 直:径直。 约:规定。 徐:慢慢地。 兵:兵器。 揖:行礼。 介胄:穿着甲戴着盔。 称谢:告诉说。 教学目标 整体感知 军士吏被甲: “被”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改容式车: “式”通“轼’,车前的橫木。 通 假 字 教学目标 整体感知 一词多义 军:驻军。 军:军队。 军:军营。 以:动词,用,任命。 以:连词,用来。 以:介词,用,行。 军细柳———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军细枊,以备胡——— 请以军礼见———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诏:皇帝的命令。 诏:下诏。 使:派遣。 使:使臣 。 入:动词,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