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752789

2.13 花盆补水器 教案

日期:2025-10-01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1257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13,花盆,补水,教案
  • cover
2.13 花盆补水器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知道不同材料的吸水性不同。 (2)认识到材料的性能与用途的联系。 (3)知道身边很多的生活用品都必须经过设计和制造这个环节。 2、科学探究 (1)能用简单的二维记录表格做简单的定量记录。 (2)能利用材料的性能设计和制作实用的物品。 3、科学态度 乐于尝试利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完成设计与制作。 二、教学指引 1、活动安排思路 课程安排 活动题目 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能力要求 活动1 用哪种材料搭“水桥” 探究使用哪种材料制作花盆补水器的“水桥”最合适,知道不同材料的吸水性不同 观察、实验、比较、记录 活动2 制作花盆补水器 设计并制作花盆补水器,应用已有知识设计和制作产品 设计、制作 2、活动指引 生活情境:三个小朋友在阳台观赏植物。琪琪在浇花,妍妍提出可以用花盆补水器代替人工浇花。 产生问题:妍妍提出自己做花盆补水器,这就 出卷网必然会涉及材料的选择问题,因此提出了“用什么材料做花盆补水器?”“怎样把瓶子里的水引到花盆?”的问题。 驱动任务:关于装水的容器选择什么材料这一问 出卷网题,学生基于生活经验是可以解决的,所以这里的任务主要指向探究用什么材料把水引到花盆。家里没有人时可以做个花盆补水器。用什么材料做呢? 活动1 用哪种材料搭“水桥” (图片说明:除了试管和试管架之外,从左到右分别是铜线(金属)、纸巾(纸)、棉线(天然纤维)和尼龙绳(合成纤维)。) 教科书设计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究不同 出卷网材料的吸水性。首先围绕驱动任务,通过贝贝的话指明了花盆补水器的构造,把探究问题聚焦在“水桥”材料的选择上,然后要求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金属、纸、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四种不同材料的吸水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这些材料的吸水能力会有感性认识,但是很少把材料的性能与用途联系起来,更不会把几种材料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教科书试图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用实验获取的证据支持自己对材料吸水性的解释。研究棉线、尼龙绳、铜线和纸等几种材料的吸水性, 比较哪种材料最适合做“ 水桥”。 哪种材料吸水最好呢?做花盆补水器时,怎样把瓶子里的水引到花盆呢?搭个“水桥”吧。 (图片说明:从左到右的材料 出卷网分别是:棉线、纸卷、铜线、尼龙绳。①、③、⑤、⑦是空试管,②、④、⑥、⑧试管装有同样多的水。各种材料一端插入水中,一端插入空试管中。) 由于这一活动是本套教科书首次出现采取对 出卷网比的方法进行实验研究,所以教科书通过图片和主题人物的对话指引学生如何做实验。先把四种材料捻成粗细长短基本相同的长条形,四支相同的试管装有同样高度的水,并在水位处做好标记,测量水位的高度。然后同时把四种材料放进试管里,尽量保持浸入水中的长度一致,材料的另一端搭入空试管。十分钟后再次测量四支试管水位的高度,通过分析数据说明哪种材料的吸水性最好。教科书 设计的讨论问题“哪种材料最适合做花 出卷网盆补水器的‘水桥’”,是希望引导学生在已知四种材料的吸水性能强弱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材料性能与用途的关系。四种材料的吸水性从强到弱分别是:纸>棉线>尼龙绳>铜线。在组织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提示学生除了考虑材料的吸水性外,还要考虑实用性。例如,虽然纸的吸水性最强,但吸水之后容易断开,所以选择棉线做“水桥”比选择纸更合适。 教科书中提供的实验方法只是一种更接 出卷网近于模仿“水桥”的范例而已,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其他的方法研究材料的吸水性。由于学生第实验记录材料要同时放进水里。各种材料的粗细和长度尽量保持相同。10分钟后观察比较四支试管的水位线下降情况,并记录。 一次做对比实验,教师在实验前的指导应该要细化 出卷网一些,活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