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753346

第九课-科技和艺术的新结合──现代建筑 教案

日期:2025-11-21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1次 大小:145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九,科技,艺术,新结合,结合,现代
  • cover
第九课 科技和艺术的新结合———现代建筑 一、 教材分析 1.教学目的 ① 了解和认识外国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向。 ② 掌握欣赏现代建筑的基本方法,能对现代建筑作出分析和评价。 2.内容结构 根据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本课分成“形式服从功能”、“重视建筑的空间以及与环境的有机结合”、“建筑形象和建筑风格的多样化”三部分,分别欣赏一些典型实例。另有“相关链接”,作为课程内容的扩充,供学生自主学习之用。 3.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和理解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学会欣赏现代建筑的基本方法。 本课的难点,是学生对现代建筑常用的一些名词术语比较生疏,又不可能对所例举的建筑进行实地参观,对建筑的空间无法切身感受。 二、教学资料 1.关键词语解释 建筑类型 建筑可以按不同的使用要求,分为居住、行政办公、文教卫生、商业、交通通信、工业、农业等许多大的类型。这些大的类型建筑,每种类型还可分成多种建筑类型,如居住建筑可分为独户住宅、多户住宅等;文教卫生建筑可分为学校、幼儿园、实验室、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剧场、音乐厅、电影厅、体育馆、体育场等。 薄壳结构 又称壳体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空间薄壁结构。这是由于人们注意到自然界某些动植物,如贝壳、鸟类的卵、核桃等具有合理的外形,可用较薄的外壳而获得较大的强度,因此得到启发,努力寻求合理的建筑结构的外形,以充分发挥建筑材料的潜力所致。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各种形式的壳体结构应运而生,并在建筑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悬索结构 这是一种新型的大跨度建筑结构。它的基本原理是钢作为一种建筑结构材料,受压后易于弯曲,但受拉时却可以承受极大的张力。悬索结构正是利用这一特点充分发挥钢的极高的抗拉能力而成,它可以较大幅度地节省材料、减轻结构自重,并加大结构的跨度。因而在现代建筑实践中被广泛应用,特别适用于大跨度公共建筑,如大型体育馆的屋顶结构。 高层与超高层建筑 各国对高层建筑的概念并不一致,过去一般是指七层以上的建筑。根据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的规定,按照建筑的层数分成四类:9~16层为第一类,最高的高度是50米;17~25层是第二类,最高的高度是75米;26~40层是第三类,最高的高度是100米;40层以上是第四类,称为“超高层建筑”,最高的高度在100米以上。 “包豪斯”德语的音译,由德语中的“Hausbau”(房屋建造)倒置而成,是1919年在德国魏玛市成立的“国立包豪斯学校”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这个学校的主要负责人是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现代设计艺术教育奠基人格罗皮乌斯。其目标在于团结建筑师、设计师与艺术家等各方面的力量,实现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1925年该校迁至德国工业城市德绍,建立著名的新校舍。1933年被德国纳粹关闭。“包豪斯”的教师和毕业生流亡到英、美等国,使“包豪斯”所开创的现代设计艺术教育的影响遍及全世界。 2.美术作品 德绍的包豪斯校舍(德国) (1926年建,格罗皮乌斯设计) 格罗皮乌斯(1883年—1969年)是20世纪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之一,“包豪斯”创办人,现代工业设计教育的奠基者。他原籍德国,早年就读于慕尼黑和柏林的工业大学。以后在柏林著名建筑师、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先驱者贝伦斯的建筑事务所任职。不久又自己开设建筑事务所,专门从事建筑设计。1915年开始在德国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任教。1919年任校长,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材的学校,即国立包豪斯学校。1928年同法国现代最著名建筑师柯布西耶等组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1937年到美国定居,任哈佛大学建筑学系教授、主任。他在美国广泛传播“包豪斯”的教学观点、教学方法和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理论,影响很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