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31张PPT。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 一、?词语解释 1、缘溪行?? 2、落英缤纷 3、甚异之? ?4、豁然开朗? ???5、俨然? ?6、阡陌交通 7、黄发垂髫 8、怡然? ???9、具答之? ?10、咸来问讯???? 11、率妻子邑人? 12、绝境? ???13、不复出焉? ?14、无论魏晋????15、延至其家? ?16、处处志之? ???17、欣然前往 ?18、无问津者?沿着落花诧异开阔的样子整齐的样子交错相通老人小孩喜悦的样子详尽都妻子儿女与世隔绝的地方再更不必说邀请作标记?高兴的样子渡口???二、?翻译???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 ???7、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8、后遂无问津者。 ?。 ???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0、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 更不必说魏晋了。 ?三、课文分析???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回答下列问题:?答案???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 ???2、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5、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用原文)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3、豁然开朗、世外挑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4、甚异之?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 ? ???7、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9、“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10、“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1、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2.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3.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 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 对平等和谐幸福生活的追求。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 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 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 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 陋室铭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 ,字梦得,洛阳人, (朝代) 诗人。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形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文言词语 【名】 【灵】 。【斯】 。【馨(xīn)】 。 【鸿儒(r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