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761146

2017届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密卷(二)化学试题(详细解析版)

日期:2024-05-03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7次 大小:3955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17届,解析,详细,试题,化学,密卷
  • cover
2017届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密卷(二)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Mg-24 Si-28 Ni-59 Br-80 La-139 第Ⅰ卷(选择题 )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7.下列对所给信息或标志的说明或解释,错误的是( ) 信息或标志 说明或解释 A 《神农本草经》记载,麻黄能“止咳逆上气” 古代中国人已用麻黄治疗咳嗽 B 《抱朴子》记载“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 该反应是一个置换反应 C 《天工开物》记载,“…凡研硝(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祸不可测” 古代中国人知道硝石能自燃 D 废弃的塑胶、玻璃、铝盘、废纸、桌布等垃圾,都可用此标志来标示 A. A B. B C. C D. D 8.NA表示阿伏加徳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个数为( ) ①1 mol苯乙烯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为4NA ②4.2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中含有的极性键数目为0.6NA ③标况下,3.36 LSO3含有的电子数为1.5NA ④常温下,1 L0.5 mol/L NH4Cl溶液与2 L0.25 mol/L NH4Cl溶液所含NH4+的数目相同 ⑤常温下,4.6g NO2和N2O4混合气体屮所含原子总数为0.3NA ⑥在KClO3 + 6HCl(浓)=KCl + 3Cl2+3H2O反应中,每生成1 mol Cl2,转移的电子总数为2NA ⑦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22.4L氯化氢,断裂化学键的总数为2NA ⑧高温下,16.8 g Fe与足量水蒸气完全反应失去0.8NA个电子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9.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将盐酸滴入NaHCO3溶液中 有气泡产生 氯的非金属性比碳的强 B 用pH试纸分别测定0.1mol·L-1的Na2SO3溶液和0.1mol·L-1的NaHSO3溶液的pH Na2SO3溶液的pH约为10NaHSO3溶液的pH约为5 HSO3-结合H+的能力比SO32-强 C 分别将乙烯与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KMnO4溶液均褪色 两种气体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 D 向2ml0.1mol·L-1MgCl2溶液中加入5ml0.1mol·L-1NaOH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后,继续滴入几滴FeCl3浓溶液,静置 出现红褐色沉淀 同温下,Ksp〉 Ksp A. A B. B C. C D. D 10.A、B、C、D、E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且B、C相邻,A元素可以与B、C、E元素分别形成甲、乙、丙三种物质且甲、乙均为10电子化合物,丙为18电子化合物。D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层数相等。已知:甲+E2=丙+ B2,甲+丙=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离子半径:D>C>B B.A与B两种元素共同形成的10电子粒子有3种 C.D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第ⅡA族 D.丁物质均由非金属元素构成,只含共价键 11.下列有机物同分异构体数目判断错误的是( ) 选项 有机物 同分异构体数目 A 分子式为C6H14且含有三个甲基 2 B 分子式为C5H10,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5 C 分子式为C4H10O,不能与Na反应生成氢气 4 D 分子式为C4H8O2能与NaHCO3反应产生气体 2 A. A B. B C. C D. D 12.我国科学家在天然气脱硫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利用如图装置可发生反应H2S+O2=H2O2+S,已知甲池中发生的反应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装置中电能转化为光能 B.H+从甲池移向乙池 C.甲池中碳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AQ+2H+-2e-=H2AQ D.乙池溶液屮发生的反应为H2S+I3-=3I-+S+2H+ 13.25 ℃时,将氨水与氯化铵溶液混合得到c(NH3·H2O)+c(NH4+) = 0.1 mol/L的混合溶液。溶液中c(NH3·H2O)、c(NH4+)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离子浓度关系叙述 一定正确的是( ) A.W点表示的溶液中c(NH4+)+c(H+)=c(OH-) B.pH= 10.5的溶液中:c(Cl-)+c(OH-)+c(NH3 H2O)<0.1 mol/L C.pH= 9.5的溶液中:c(NH3 H2O)>c(NH4+)>c(OH-)>c(H+) D.向W点所表示的1L溶液中加人0.05 mol NaOH固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c(Cl-)>c(Na+ )>c(OH- )>c(NH4+)>c(H+) 第Ⅱ卷 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