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764854

《石壕吏》公开课课件+教案+视频+音乐

日期:2025-05-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3次 大小:103079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石壕吏,开课,课件,教案,视频,音乐
    《石壕吏》公开课教案(配套课件) 许巷中学 苏晓益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这首诗。 2、体味诗歌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品评鉴赏,理解诗歌的思想意义。 2、用吟诵沟通情感。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 二.了解诗歌背景 《石壕史》的写作背景是唐朝安史之乱时期。 (一)诵读 1、学生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2、选一学生读,师生点评。 教师点拨:在朗读时力争做到声音洪亮、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3、听读课文录音。 4、全班齐读。 (二)整体感知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能生巧。那么读到现在,大家悟了多少义呢?我们不妨用这两个小问题来检测一下!21教育网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把这件事告诉大家。 对于作者所描绘的老妪一家人的不幸,你有什么感受? 三.品味欣赏 1、找出你不能理解的字、词、句及情节,以供大家探讨. 2、找出你喜欢的字、词、句、段及情节,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 3、插上想象的翅膀把吏呼的过程补充出来。并请两位同学进行对话表演。 4、阅读第三段文字。 四.拓展延伸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无论什么性质的战争,给百姓带来的都是痛苦与灾难,对社会而言也将必然是损失,但是有些人依然是执迷不悟,为了各种私利而不断的掀起战争。古代如各种纷争,内乱等,当前国际上也还存在“恐怖主义”或者是不断升级的“地区冲突”,为了人类的和平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做点什么,请你对这些战争的始作俑者说几句,给他们当头一棒以警醒。21·cn·jy·com 五、布置作业: 1、阅读杜甫“三吏”“三别”的另外五篇文章, 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或者短剧。 [提示]石壕吏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要立于善于运用想像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 《石壕吏》公开课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读懂诗歌大意,积累文言词语和背诵诗歌。 2.反复诵读领会丰富内涵,体会杜甫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情怀。 3.掌握对比手法,了解“藏问于答”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领会诗意,体会杜甫 教学难点: 领会诗意,体会杜甫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情怀。 掌握对比手法,了解“藏问于答”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前天,诗人杜甫带我们游历了雄壮的泰山和兵荒马乱的长安城。今天他还会带我们到一个叫石壕村的地方,那里没有什么名胜古迹,但是发生了一幕人间悲剧。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石壕吏》。 二.? 介绍写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元年(759)春天,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六十万大军包围安庆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军打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这时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经过此处,就其所见所闻进行了高度的艺术概括,写成了著名的组诗“三吏”、“三别”。(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三.? 整体感知 1.听录音并熟读。 2.?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重点词 逾:越过? 走:跑? 一何:多么? 戍:防守? 附书至:捎信回来 新:最近? 犹得:还能够? 绝:停止、消失 四.? 把握内容 (一)学生边诵读并思考,教师总结学生的探讨。 提问: 1.《石壕吏》是一首什么诗?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叙事诗??? 县吏深夜捉丁不得,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 2.这首叙事诗按故事情节可分几部分? ? 三部分:故事发生,故事展开,故事结局 3.文章开头四句是故事发生,哪一句预示有一场灾难降临? ??? 有吏夜捉人?? 为下文做铺垫 4.在这里老翁、老妇分别有怎样举动? ?老翁逾强走?? 老妇出门看 5.第二部分:哪几个词写出了差役怒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