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意外中收获学习的果实———《观潮》教学案例 3817字 《观潮》是南宋文人周密写的一篇描写钱塘江海潮的散文。周密用了十分精练的笔墨,分四段描绘了四幅画: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弄潮健儿的英姿和观潮人数的众多。这样一篇佳作正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一次认识家乡热爱家乡的心灵教育。设计教学时,我摒弃传统的讲读法这一文言文教学模式,突出朗读技巧功效,以朗读为主线,确定了四幅图画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朗读要求,又将点拨教学、品味教学、情境教学与朗读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探求文章之美的情趣,感受文章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素质,激起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思想情感,提升对家乡的热爱和骄傲之情。21*cnjy*com 我的学生大部分是杭州人,他们对波澜壮阔的钱塘潮基本上都有一定的了解,我认为他们通过自己的预习和我的引导,是能读出钱塘潮的磅礴气势的。于是,我作了煽情的导入之后,就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果然,大部分学生听话地努力地动情地读着,我得意地在教室里巡视。突然,我看到学生A没有读,而且一脸的鄙夷神色,还不时地想和后面的同学说话。见我瞪着他,他竟然神态自若地看我两眼,又是一脸鄙夷色。他后面的两个同学也看看我,样子怪怪的。我不能容许他们这样,就大声地叫同学们停下来,一脸严肃地冲着学生A说:“A同学,你为什么不读?”21cnjy.com “我没法照你的要求读。” “我的要求是什么?” “充满激情地自豪地读,读出风景美,读出人文美。” “有问题吗?” “有。” 此时,学生的眼光都齐刷刷地盯着我,他们是要看我脸上的愤怒。我知道必须冷静,于是深呼吸,缓情绪,尽量和颜悦色地对学生A说:“有什么问题?说出来,我们一起讨论。”21·cn·jy·com A来劲了,“这篇课文写的是南宋的事情,对吧?钱塘潮自古奇伟,周密把钱塘潮写得雄伟壮丽我没有意见,但下面的军事演习就很虚假了。南宋皇帝赵构移都杭州,秦桧求和,岳飞屈死,一直以来统治者无心收复失地,苟且偷安,军事力量很薄弱,谈“金”色变,而在作者周密的笔下,宋军却神勇无比,竟有这么精彩的军事操练,太假了,和实际情况不符,所以我读不出美来。” 我怔住了,好一个A,竟然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课文,他打乱了我的教学设计,是置之不理,转换话题,还是加以批评?都不能。我带头鼓起掌来,我说:“A同学真是个有思想的人,太棒了,我很欣赏,请其他同学也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版权所有:21教育】 “同意A的评论。” “是的,当时的南宋丢了中原,移都杭州,主战派失利,投降派得势,朝庭腐败,有什么军事实力呢?没有。而文章中的南宋水军战斗力杀伤力那是相当的大,确实不符合实际情况。周密不是欠缺洞察力,就是在故意美化现实。” “我认为就是有这样的水军演习也不过是摆摆空架子而已,太可笑,没有什么值得赞美的。” “虚假的就是丑陋的。” “如果货真价实,那么就算是做秀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道亮丽的风景。问题在于,大家都知道当时南宋糟糕的军事状况。”21教育网 我点头:“看来事实就是事实,同学们都同意A的观点,我也同意。你们真是善思考爱探究有见识的好学生,对于文章其它的内容呢?我太想听听大家的看法了。”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经我如此一鼓励,教室里热闹了。 “我看弄潮儿也不舒服。” “我觉得南宋军队不行,百姓还是好的,弄潮儿确实是本领高超的吧。这段应该表现的是风俗美,人文美。” “课文后面‘研讨与练习’里有一篇潘阆的《酒泉子》,里面就写到了弄潮儿,‘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潘阆也是宋朝人,所以潮来时弄潮儿浪中舞技,本领高超,这些是真实的,而潘阆对弄潮儿的感情我认为是赞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