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说明文阅读课堂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有效融合 中山市民众中学 田莱莉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当前语文说明文课堂教学沉闷、低效现象,提出了几条优化策略。教师必须要转变与更新教育观念,将中考考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尊重学生已有的说明文知识经验,在获取知识得同时,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从而促使说明文这一实用性文体在课堂教学中更顺畅地输送,使老师更爱教授说明文,学生更爱看、爱学说明文。 ?【关键词】说明文 优化策略 知识性 趣味性 说明文是一种重要的实用性文体,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它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并且有明显的知识性与实用性。但是说明文并不像其他文体那样能融情于理地达到读者的阅读要求,造成了老师不愿教,学生没兴趣学的尴尬局面。如何在有效得课堂时间内将说明文课堂改枯燥为趣味,改平淡为生动,变死板为灵活,是语文课堂一个任重而道远的研究课题。 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实用和知识宣传,其文大多比较质朴平实,有的学生会觉得平淡无奇,不少教师讲起文学作品来劲头十足,一教说明文则一句话带过,有的还公然对学生说:“说明文没什么好多讲,你们自己看一看算了”。如果主导者就抱着这样的态度,认为简单甚至没有多少讲读价值,或者只是将中考的考点以罗列的形式写出来让学生背好答题的格式,那说明文课堂就毫无趣味可言,反而变成一种痛苦了。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说明文很多内容是知识性与趣味性并存的,比如《奇妙的克隆》里就有克隆的鲫鱼和克隆绵羊“多利”,学生必然有兴趣了解克隆技术到底是如何进行复制的。实践证明,只要教师能努力激发学生对说明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转向主动,从“被为”变成“乐为”,提高说明文教学效率是大有潜力可挖的。下列几种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用来参与说明文教学艺术的探讨。21教育网 1、充分利用多媒体条件,增设直观效果。 说明文中往往有一些晦涩难懂、复杂说明的内容,学生往往不能一遍就能看明白所介绍的内容,所以可以利用图片、播放视频的方式来辅助阅读教学。如《消逝的罗布泊》课文中介绍罗布泊的从前和现状,就可以展示曾经的罗布泊是多么美丽的稀有奇观,但是如今的罗布泊则是干涸、污染严重,将图片进行对比,产生了极大的反差,学生能容易地感受到污染的严重,唤醒人类环保的意识。在这一兴趣的激发下,穿插说明方法等知识点的启发,如说明方法的辨别及作用。在上网查阅大量资料后,将图片进行删选,从而形成强烈的对比,并在课堂上展示,前后的作比较,作用就有力地突出了环境破坏给人类带来危害的严重性。而在数据的对比中,又能更具体准确的说明罗布泊的美景在逐渐消失。既有知识点的点拨,又有直观兴趣的激发,一举两得,还能举一反三。又例如讲解《景泰蓝的制作》一文中,太多的专业术语,如“做胎”、“掐丝”、“点蓝”等,为了学生快速了解制作过程,我们从网上下载了相关的视频,在教室播放,边放视频边解释步骤,学生看完就清楚明白了制作过程,然后再次看文章介绍过程就很容易掌握了。甚至有条件的可以带学生到实地亲自动手,亲自尝试制作过程,从准备工作到收尾按照逻辑先后,课后他们会自觉去查找相关的书籍,弥补缺漏。学生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又能在快乐中获得知识。 说明文第一个感觉是平凡无趣,但如果加入一些听说读写元素,就会变腐朽为神奇。说明文可以跟我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研究我们人类的毛发为什么会有颜色变化,研究“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有没有科学根据。新课改就是要我们的课堂活跃起来,学生不仅仅是课堂的被动接受者,更要成为主导者。多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