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783526

第3课 狱中题壁 自题小像 课件+教案+音频(2课时)

日期:2024-05-0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79次 大小:1163352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3课,狱中,题壁,自题,小像,课件
    (课件网) “题”是“写上,签署”的意思。《狱中题壁》是在狱中写的诗;本诗表达了作者为了民族的解放而甘于奉献,为了正义和信仰而不惜献出生命的远大志向。让我们走进这首诗,感悟作者坚定的信念和忠贞的爱国情怀吧! 狱中题壁 3 狱中题壁 [清]谭嗣同 狱中题壁 [清]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1.认识3个生字;会写2个字;理解“望门投止、须臾、肝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谭嗣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重点) 3.体会诗中作者的浩然正气。(难点) 走进作者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戊戌变法的主要领导者。 我会写 狱 yù 左右长,中部略短。右部撇、捺伸展。 俭 右部上边撇、捺要伸展,末笔横要平展。 jiǎn 臾 yú 我会认 易读错字 须臾 yú 理解词语 须臾: 横刀: 去留: 肝胆: 两昆仑: 望门投止: 极短的时间,片刻。 指把刀横放在脖子上。 去,出奔,指康有为、梁启超。留:指自己。 指勇气、血性。本文指浩然之气。 指康有为、梁启超与作者自己,即所谓一“去”一“留”,指康有为、梁启超出京,作者拒绝出逃,准备牺牲。 逃难或出奔时,见有人就去投宿,求得暂时存身。后泛指在仓促情况下,来不及选择存身的地方。 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和字词,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词,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词句。 一读:请找出诗中表现作者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诗句。 二思: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核心问题: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矢志不渝 点击 听朗读 听范读,边听边思考“核心问题”“串珠问题”。 梳理文意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望门投止:看到人家就去投宿,形容在逃亡途中的惶急情状。 张俭:东汉末年高平人,因弹劾宦官侯览,被反诬结党营私,被迫逃亡。人们看重他的声望品行,都冒着危险收留他。 上门投宿时别忘了张俭,忍死求生时心中要装着杜根。 须臾:极短的时间,片刻。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屠刀架在脖子上我也仰天大笑,出逃或留下来的同志们,都是像昆仑山似的,有一身浩然正气。 整体感知 诗歌首句设想逃亡中的康、梁等人一定会受到人们的救护,并以忍死的杜根自比。后一句写谭嗣同不愿出逃避难,毅然决定以自己的热血唤醒民众。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这两句诗使用了典故。 引用张俭的典故,是希望变法失败后出逃的康有为等人能像张俭那样得到别人的收留和保护。 引用杜根的典故是希望留下来的战友们能像杜根一样忍死待机,完成变法维新的大业。 我自横刀向天笑, 表现了作者笑对死亡的满腔豪情和藐视一切反动势力、勇往直前、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去留肝胆两昆仑。 “两昆仑”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它比喻留下的战友和出逃的战友都像昆仑山一样高大。这个比喻体现了谭嗣同一身浩然正气,誓死报效祖国的决心;表达了作者祈愿“生者”继续实现“死者”未竟的志愿。同时为维新人士的崇高志向而感到骄傲。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一片赤子之心。 核心问题: 1.一读:请找出诗中表现作者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诗句。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串珠问题: 2.二思: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这首诗表达了自己要为变法而牺牲的坚定决心。 课文结构 思张俭 待杜根 向天笑 两昆仑 狱中题壁 大义凛然 舍生取义 作者通过回忆维新派人士所受的迫害,歌颂了他们坚贞不屈的豪迈气节,表达了自己要为变法而牺牲的坚定决心。 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