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叶县实验学校 张克华 2013年6月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融情于景的写法。 3、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而抑郁忧伤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融情于景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而抑郁忧伤的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开放式讨论法、提问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伴随着一曲《高山流水》,师口述导入:同学们,孔子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之磅礴,水之灵动,使人陶醉。山水之美,不仅是自然的折光,更是心灵世界的折光。置身于优美的山水之中,看山山有情,赏水水有意。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永州就觅得了这样一处清幽之境,让我们随他一同走进《小石潭记》,看看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什么样的美景?又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呢? (二)明确学习目标 多媒体显示学习目标,学生默看,师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目标。 (三)读中识———积累文言知识 1、检测字音 坻 ( ) 佁 ( ) 翕 ( ) 俶 ( ) 邃 ( ) 参差( ) 悄怆( ) 指名读,齐读,学生识记重点字音字形。 2、正确练读课文。 1)(课件展示)朗读指南: 读准字音。 读好节奏。(语速、停顿) 读出情味。(文字背后作者的情感) 2)范读,教师放伴有音乐的朗读录音并给予听读要求; 3)学生听读,然后齐读,自由读,男女学生朗读比赛。 4)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组织学生听读、评议,教师最后总结; 3、恰当译,疏通文意。 1)小组交流、疏通文意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的方式是:着重翻译前四段,每人一段,将翻译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在本子上,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 2)集体质疑 学生提出疑问,由学生帮助解决,教师点拨,同时引导学生划出本课的重点字、句;框出通假字,找出常见的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类。 3)当堂检测: (1)解释划横线词语的意思。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潭中鱼可百许头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乃记之而去 (2)试着译一译吧! 皆若空游无所依。 其岸势犬牙差互。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读中品———与柳宗元同游 理解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多种写作手法进行表现的方法。 1)投影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①本文写景条理清楚,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②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哪些手法来表现? 2)自主阅读3分钟后,在学习小组内展开讨论,小组代表总结发言。师适时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强调读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教师做定性评价并板书。 (五)读中悟———与柳宗元对话 1、精读感悟,体会寓情于景的写法 1)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畅说优美景色给人的感受: 如果你也坐在潭边,会有什么感受? 2)与柳宗元对话,深入探究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面对如此优美景色,作者却是“情怆幽邃”。 可以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说一说你的理解?(结合作者简介) (课件显示:作者简介)你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你满腹才华,并想用自己的智慧和谋略为朝廷出力。因此你积极参与政治改革。但不幸的是,改革失败,一纸调令把你发配到了偏远的永州地区,并让你做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司马。但你不想把自己蜷缩在悲痛和无助之中,你把自己流放到了永州的山水之中。所幸的是,永州山水接纳了你,也读懂了你的快乐和悲哀。 指名读,师引导学生在悟读中,结合作者简介,悟出作者情感的变化:乐———凄,悲凉凄苦是文章的情感基调。 3)学生自主选背喜欢的段落,指名背诵,师生评议。 (六)课堂小结 (课件显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