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790348

16.大自然的语言 导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5-05-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80次 大小:13040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大自然,语言,导学案,答案
  • cover
16.大自然的语言 学习目标 ———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名师讲析 【文学常识与背景知识】 1.关于作者 竺可祯(1890—1974),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 2.名词解释 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气候的反应。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气候有密切关系。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属物候现象。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经验的谚语。如: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当时。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才把豆子收。麻雀囤食要落雪,蚂蚁垒窝要落雨。鱼跳水,有雨来。燕子低飞要落雨。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泥鳅静,天气晴。猪衔草,寒潮到。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课文分析】 1.文章主题 本文说明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提倡进一步加强对物候的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 2.文章结构 本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l~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第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6~lO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第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3.对话文本 (1)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课文开头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人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题目标作“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 (2)文章是如何体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的特点的 文章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且材料之间是按照逻辑顺序来安排的。先说明物候学研究的对象,从一年四季物候的变化谈起,用短短百十来字,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情况,既生动形象,又高度概括,使读者对物候学有了直观的认识。接着,作者再以具体现象作例子,用“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和“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样富有诗意的语言,告诉读者,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在此基础上,作者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自然地引出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等问题。这就是由表及里的说明方法。然后把话题转到农业上,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与文章结尾形成了照应。文章进一步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清楚。值得注意的是,每讲一个问题,都举有实例,这样文章就有说服力,也容易让人明白。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首先”“对于”“还可以利用”“也可以利用”四层意思,有轻有重,突出了物候学在四个方面对于农业的重要意义。最后,再次突出“大自然的语言”,与课文第一部分照应。全文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