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2张PPT。《<庄子>故事两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鯈鱼 濠梁初读鯈鱼(tiáo) 濠梁(háo)游于濠梁之上 是鱼之乐 安知鱼之乐 固不知子矣 汝安知鱼乐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既已知吾1、于:在 2、是:这 3、之:的 4、安:怎么 5、固:本来 6、安: 哪里7、全:完全,确定是 8、既:既然梳理一词多义。 梳理特殊句式。理读A.一词多义: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怎么) 汝安知鱼乐 (哪里)B.特殊句式: 介词结构后置: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2、由此文,分别惠子和庄子分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他们俩争辩了这么久,你认为孰对孰错?析读1、庄子认为鱼乐,是其内心愉悦心境的一种折射。 2、惠子:力辩、求真; 庄子:巧辩、尚美(快乐自由、悠游自在) 拓读 《庄子·秋水》 课件18张PPT。《<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庄子》,亦称《华南经》,道家经典之一。惠子相梁 鹓鶵 醴泉 吓惠子相梁 (xiàng) 鹓鶵 (yuān chú ) 醴泉( lǐ ) 吓(hè)初读惠子相梁 或谓惠子 搜于国中 其名为 发于南海 不止 于是 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1、相,做宰相。 2、或,有的人。 3、谓,对……说。 4、于,在。 5、国,国都。 6、为,是7、于,从。 8、止,栖息。 9、于是,在这时。 10、以,用。 11、吓,恐吓。1、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2、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3、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译读1、在国都中搜寻了三天三夜。 2、鹓鶵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实不吃,不是甘泉不喝。 3、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来吓唬我吗?梳理通假字。 梳理古今异义。 梳理一词多义。 梳理词类活用。 梳理特殊句式。理读A.通假字: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邪”通“耶”,语气助词,吗。)B.古今异义: 或谓惠子曰 古义:有人。 今义:或者。 搜于国中 古义:国都。 今义:国家。 非梧桐不止 古义:栖息。 今义:停止。 非练实不食 古义:动词,吃 。 今义:名词,食物。C.一词多义: 吓 仰而视之曰:“吓!”(象声词,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动词,恐吓)D.名词作动词: 惠子相梁 (本义是宰相、相国,是名词。这里做动词用,“做相国”。)E.特殊句式: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此句为倒装句,应为“于国中搜三日三夜。”) (1) 默读课文,分析相关内容,说说庄子讲鹓鶵的故事,用意是什么? (2)由此可以看出,庄子、惠子分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本文使用了那些手法?析读(1)鹓雏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 利禄猜忌 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雏,以此鸟来比喻自己的骄傲,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 (2)惠子:利欲熏心等; 庄子:淡泊名利等。 (3)类比,比喻,对比。拓读《庄子·秋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