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835734

第18课 莫高窟授课课件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32次 大小:2899543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8课,莫高窟,授课,课件
    课件33张PPT。在祖国的西北部,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茫茫的沙漠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敦煌莫高窟,也叫“千佛洞”。今天就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近敦煌,走近莫高窟。一起来学习莫高窟18莫高窟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县东南。它与河南省龙门石窟、山西省云岗石窟,并誉为我国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在3华里长的鸣沙山壁上密密层层地凿建了近500个洞窟,每个洞窟内部都有彩塑的佛像和艳丽多姿的壁画。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课题解读:1.学习目标 2.走近作者 3.字词精讲 4.读懂课文的金钥匙 5.课文解读 6.读懂课文的金钥匙答案7.课文结构 8.课文主旨 9.课堂拓展 10.教材课后习题解答 11.当堂检测 12.课后作业布置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意思。 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难点)1234 作者资料不详 分类学生字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煌、弦、绣、敦、凛、尊、录、腐佛帝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读课文。 核心问题: 莫高窟为什么被称为“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串珠问题: 1.本文介绍了莫高窟哪几个方面的艺术宝藏? 2.这些艺术宝藏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3.本文仅仅是在介绍莫高窟的金碧辉煌吗? 4.面对如“明珠”般的莫高窟,作者有哪些感受? 听范读,边听边思考核心问题。同时认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课文整体感知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写莫高窟的地位、地理位置和概貌。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 介绍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 再次强调莫高窟的艺术价值和地位。课文理解品析1.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这是本文的总起句,也是全文的中心句。作者把敦煌莫高窟比喻成一颗明珠,突出了莫高窟的艺术价值,蕴含着作者的赞赏和自豪之情。2.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wéi)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zé)啧赞叹。 作者采用由面到点的方法来介绍。用“有……有……还有……”的排比句式对彩塑做了总体介绍,突出彩塑数量众多、个性鲜明和神态各异的特点,这是“面”。然后详细介绍了其中一尊卧佛彩塑的特点,这是“点”。积累: “惟妙惟肖”形容描绘得逼真。你能再写出几个表示这个意思的成语吗? 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活灵活现3.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这句话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的同时又自然地引出下文的“宏伟瑰丽的壁画”。在内容上,这又是一个中心句,总领本段的内容。4.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áo)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排比)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此处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壁画的典型代表———飞天”,展现了壁画的宏伟瑰丽。作者先概括介绍了壁画宏伟瑰丽的特点,然后由面到点做具体介绍,最后总写人们看到壁画后的感受。5.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 这句话是过渡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还有”点出莫高窟中除了彩塑和壁画,还有经卷宝藏。6.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这一句总结全文,照应文章开头,使文章首尾呼应,再次肯定了莫高窟的艺术价值和地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