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837422

苏教版九上 第1课《鼎湖山听泉》(课件+教案+练习)

日期:2024-05-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5次 大小:1369080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苏教版,1课,鼎湖山听泉,课件,教案,练习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课《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 课题 鼎湖山听泉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体会本文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能分析作者工于取材,扣住“泉”字,抓住“听”这个关键来组合材料的特点。 3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背诵优美语段。4.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本文寓理于景,在景物感悟中理解哲思。 知识目标 体会散文语言的优美,学习以空间转换为顺序组合材料的方法。 重点 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 比喻、拟人等手法的运用。 难点 作者由听泉而生的感悟,即文中深蕴的哲理。 学法 自主探究、交流法 教法 说教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祖国的山水风光无比,景象万千。无论是霞光日影,还是涛声泉音,都凝聚着自然的情理意趣,传递着人类的美好情感。上学期,我们通过学习“江山多娇”这一单元的课文,一起游览了清幽的黄州小石潭,空明的月下承天寺;而宝岛台湾的秀美,异域风光的绚丽都曾令我们流连忘返。在广东省肇庆市也有一处风景胜地,这就是鼎湖山。 板书:鼎湖山听泉。 思维发散。 谈话导入,直奔课题,激起学生的兴趣。 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写过赞美歌吟此山的文章,可谓风格迥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绘鼎湖山优美风光的写景散文,这就是当代散文家谢大光先生笔下的《鼎湖山听泉》,让我们在作者美妙的文字引领下共同感受这奇幻的自然风光。 理解课题。 深化课题,初步质疑。 讲授新课 一、目标展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能分析作者工于取材,扣住“泉”字,抓住“听”这个关键来组合材料的特点。   3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背诵优美语段。   4.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本文寓理于景,在景物感悟中理解哲思。二、汇报自学,展示自我说说你自己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的自主学习成果吧!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词。 (1)展示重点字词读音(2)词语解析楹联:挂在或帖在楹(堂屋)前部柱子上的对联,泛指对联。迥然:形容差得很远。浑然:形容完整,不可分割。怅惘: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打采。 自主学习,相互探讨。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扫除阅读障碍,使后边课文的学习更轻松。 作者简介 谢大光:男,1943年生,汉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人,中共党员。《散文》月刊编辑,百花文艺-出卷网-编辑、副组长、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小说家》编辑部副主任、主编,《中外散文选萃》主编、副编审。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 对作者有一定的了解。 鼎湖山简介 鼎湖山———岭南四大名山(鼎湖山、丹霞山、罗浮山、西樵山)之首。1956年,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风光秀丽,山地林木葱茏,生长着众多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并保存了一个完整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以天湖、瀑布、古木、名刹著称。 名字的由来———三种说法:①原名“顶湖山”,因山顶有湖、四时不涸而得名。②后来,传说轩辕皇帝曾在山里铸鼎,遂改名为“鼎湖山”。③还有一说,山顶天涯周围有三峰鼎立,故取名鼎湖山。 初识鼎湖山。 课堂研究 1.题目解读同学们,题目中哪两个字是关键?点拨:“听泉”是关键。本文作者着重抓住一个“泉”字来写,用听觉来感受,写出了鼎湖山的独特的美。2.贯穿全文的是“听”字还是“泉”字?点拨:从题目来看,“听”字支配“泉”字。但是从全文看,一方面,“听”是一个过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