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884774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第四单元 江山多娇 十八《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6次 大小:13147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第四,单元
  • cover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收录在回忆录《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叙事小品,是其小品的传世之作,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是作者把自己对故国往事的怀念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山水之中而创作的小品文。文章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作者有关情况,积累文言词语,培养阅读能力;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感情,学习白描手法,理解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体的写作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形象、生动、精美的语言特点,感受诗情画意,学习白描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欣赏西湖雪后美景并理解作者超凡脱俗的文人雅趣。 【教学重点】 朗朗背诵,积累文言词语,学习白描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同学们,“一切景语皆情语”,假如作者心中有一个春天,那么他笔下的景物就春意盎然;假如作者心中有一份柔情,那么他笔下的景物就温柔缠绵。可是,如果,作者的心中只有孤寂落寞,他笔下的景物会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随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欣赏雪景并体会作者情感。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作者简介。 明亡后,张岱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他的文章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 2、湖心亭。 位于西湖中,据说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岛,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在山上建成亭阁,取名“湖心亭”。湖心亭四面环水,花柳相映,绿水盈盈环抱,青山苍苍遥峙,水色山光一片,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3、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与多音字的朗读(多媒体配乐朗诵) 崇祯(chóng zhēn) 毳(cuì)衣 雾凇(sōng) 沆(hàng)砀(dàng) 铺毡(zhān) 喃喃(nán) 更(gēng)定 更(gèng)有此人 强(qiǎng)饮 4、自读课文质疑问难。 疏通文句,可同桌间讨论交流,然后圈画出还不解的文句,进行质疑问难。 5、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知识存储) (1)一字多义: ①余拿一小舟:撑,划; 上下一白:全白。 ②是日更定:是,这; 是金陵人:是,判断动词。 ③是日更定: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 焉得更有此人:更,还。 (2)词类活用: 客此: 客,客居,名词作动词。 5、齐读课文,读准字音。师评价学生诵读情况。 6、翻译课文。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与两位金陵人在湖心亭巧遇时的心情如何? ① 惊喜、愉悦。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一惊叹发之于二客,其实也是作者的心声。作者不直接表述自己巧遇知音的愉悦、惊喜,反写二客,足见作者构思之巧,韵味无穷。 亭中人因意外惊喜才“拉余同饮”,“强饮三大白”。 一个“强”字,传达出作者的兴致之高。本来不会喝酒,但因这意外的相逢又不可不喝,而且连饮三大杯,双方真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由此我们可以联想“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悦之情了。 ② 惆怅、感伤。 知己难觅,难求。为此古人曾发“人生得一知己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