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疏导引导 一、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出卷网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根据不同的时间尺度,分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和近代气候变化。这三种尺度的气候变化如下图所示: 出卷网 1.地质时期 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可以总结如下图: 出卷网 地质时期有三次大冰期: 第一次大冰期 间冰期 第二次大冰期 间冰期 第三次大冰期 6亿年前 距今2亿—3亿年 距今200万年 2.历史时期和近代 历史时期是指近1万年的气候,近代气候是指近一二百年中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 历史时期和近代气候变化如下图: 出卷网 变化 特点 原因 历史时期 全球气温温暖期、寒冷期交替 自然因素为主,处在地质历史时期最后一次寒冷期的后期 近代 气温波动上升 自然、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为因素为主 思维拓展 气候变化的分析方法———树木年轮法 出卷网 二、全球气候变化对近代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1.对农业的主要影响 全球变暖对作物生长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因作物种 出卷网类和地区条件而异,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但不利影响大于有利影响,世界粮食总产量将会下降,如下图: 出卷网 2.对工业的影响 全球变暖会直接或间接地对工业产生一定影响,如下图归纳: 出卷网 3.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夏季气温升高,会使人的死亡数量相对增加,会增加疾病发病率,会使疾病的传播范围增大。 4.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全球变暖最明显的影响之一是使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带来极大影响。 出卷网 5.对生态系统(ecosystem)的影响 出卷网 思维拓展 雪线———全球变暖的风向标 雪线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目前研究全球变暖趋势的重要思想就是观察雪线高度的变化。全球变暖会使雪线上升,冰川融化。 雪线是指高山地区多年积雪区和季节积雪区之间的界线。雪线高度就是雪线的海拔高度,而不是雪线到山顶的高度。雪线位置如下图所示: 出卷网 影响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见下表: 因素 影响 举例 气温 气温越高,蒸发量越大,雪线越高;气温越低,蒸发量越小,雪线越低 低纬度高山上的雪线高于高纬度 降水 降水越多,雪线越低;降水越少,雪线越高 天山北坡雪线低于南坡 地形 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向阳坡气温高,雪线高,背风坡气温低,雪线低 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低于北坡,天山南坡雪线高于北坡 三、全球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及对策 1.全球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 温室气体(CO2、CH4)等大量排放,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1)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使大气中CO2浓度增加。 (2)人类大量毁坏原始森林,使植物吸收CO2的量减少。 2.全球变暖的应对措施 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控制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保护现有植被,植树造林;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活学巧用 1.读“元古代以来的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出卷网 (1)地球上的气候变化总的特点是_____。 (2)元古代以来的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特点是以_____时期和被称为冰期的_____时期交替出现。 (3)图示的地质时期曾出现过_____次大冰期气候,_____次大间冰期气候。 (4)从图中可以看出,温暖期较_____,寒冷期_____,湿润期与干旱期相互_____,但新生代以_____期为主。 解析:从图中看出,地球上气 出卷网候变化的总特点是呈波浪式发展、冷暖干湿交替。地质时期曾出现过三次大冰期,冰期之间为较温暖的间冰期。三次大冰期是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二叠纪大冰期、第四纪大冰期。 答案:(1)呈波浪式发展,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2)温暖寒冷 (3)33 (4)长偏短交替湿润 2.读“近代气候变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