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儿童叙事诗,全诗展现了一位可爱的小朋友向盲婆婆送上心爱的蝈蝈的情景,婆婆因“盲”而间隔了与五彩世界的交流,生活也因此而灰暗寂寞。“我”想到送一只会唱歌的蝈蝈给盲婆婆,让寂寞的她听到蝈蝈的歌声“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液”“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其情感之真挚,其祝福之美好,其心地之善良,在诗歌的字里行间充分洋溢着,真是一首充满童趣又寄意深远的好诗!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揣摩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情,结合自己的感悟,增加适当的情节进行语言训练。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认识一个新的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 营造入境悟情的环境,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诗歌,加深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读好课文,激起学生关心帮助残疾人。 老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田字格本、铅笔。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非常优美的儿童诗。(师板书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谁愿意来读课题? 2、读课题,注意轻声,教学生字“婆”。 3、解题: (1)、“盲” 问: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谁知道? (2)、那看不见的人就是盲人,她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孩子们,你们知道吗? (3)、我们来体验一下盲人的感觉。 (4)、 现在来说说你们的体会? 小结:是啊,一个盲人的生活,有着那么多的不便,那要是一直过着这样的生活,该有多么痛苦啊!该会多么寂寞啊!那你们觉得一个盲人最需要什么? 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中就有这样一个人,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用实际行动来表示了。他是谁呢?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 二、感知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画好小节号,并找出带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效果。 3 、自主识字。 (1)开火车读,巩固生字的字音。 (2)你是怎么样记住每个生字的?(相互交流识记生字的妙招)。 (3)你能给这些生字组词或用它来说一句话吗? (4)重点指导: 婆:“女字底”的一横要长,要能托住上面的“波”字。 童:上面“立字头”的一横要长,要能盖住下面的“里”字。 您、忘:下面的“心字底”的“卧钩”要写好。 (5)屏幕出示生字词,指名领读,正音后开火车读,再齐读。 乐呵呵 绿色 邻居 咯咯 田野 小溪 喜滋滋 童年 难忘 往日 清波 流淌 (6)问:课文有几个小节? (7)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小节,读给大家听。(其他学生参与评价) 4、教师重点指导:(出示: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 (1)你能读一读这句话吗?指名读。评议。 (2)你是怎样停顿的呢?教师在句中画上分隔线: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 (3)课文中还有一些类似的句子,你能把它们找出来读一读吗? (4)指名读出课文另外一些类似的句子。指导读好停顿。 4、看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1)出示: (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 )给盲婆婆送蝈蝈 。 (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2)指名学生填写。 5、你最喜欢哪一个小节?分小节一起来读读课文。 6、齐读课文。 7、学生描红。 三、布置作业 1、学生抄写生字和生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 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板书课题) 学生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还记得这个“盲”是什么意思? ( ⑴眼睛看不见的。⑵什么都看不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