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929460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教学设计 (2)

日期:2025-10-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1344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教学设计
  • cover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识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标志;德军的西线攻势、敦刻尔克大撤退及法国败亡;不列颠之战的时间、过程、影响。 2、理解:通过学习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分析和认识波兰和法国迅速灭亡的原因,以及英国抗击法西斯德国的空袭战,从中认识到英法长期以来推行绥靖政策的结果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3、运用:随着二战的不断扩大,分析各国对法西斯态度的变化,培养用联系和矛盾变化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综合归纳:结合本课史实,综合归纳本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战局、战术方面的特点。 2、问题探究:通过学习德国对波兰发动“闪电战”探究波兰败亡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一些国家墨守陈规,军事思想、装备陈旧落后,缺乏创新精神,遭到亡国厄运。这再次验证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2、英国人民在丘吉尔领导下,英勇不屈,单独抗击法西斯,使希特勒的侵略计划首次受挫。 2教材分析和建议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从本课开始,教材用4课篇幅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初期阶段(1939~1941)历时近两年,主要战场为欧洲战场(波兰、北欧、西欧)、北非战场和亚洲战场。本阶段,法西斯侵略势力极为猖獗,纳粹德国在欧洲先后侵占了波兰、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法国等国的一部或全部,只有英国以一国之力与德国单独作战。在亚洲的中国战场上,日本法西斯仍然盘踞着中国东部广大地区。本课教材所叙述的主要是二战全面爆发初期德国在欧洲的攻势。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西欧战役;不列颠之战。 难点:“闪电战”;法国败亡的原因。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及要点: 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的雷通德车站是一个令法德两国人民百感交集的地方。1918年11月,德国派出以外交大臣埃尔茨伯格为团长的求和代表团,在此———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元帅的行军专列上签署了停战协定,德国宣布投降。1941年6月22日,以贝当为首的法国求和代表团同德国签订了停战协定。希特勒为了报复法国,以牙还牙,把法国签订投降书的地点选在贡比涅森林,又把原福煦元帅接受德国投降书的车厢特从法国博物馆里运来,在车厢里德国代表团得意洋洋地接过法国代表团递交的投降书。 号称欧洲大陆第一军事强国的法国为什么迅速败亡呢 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来进入本节课。 活动2【讲授】教学内容 一、德国入侵波兰: 1、时间:1939年9月1日~9月底 2、特点:闪电战 【备课资料】闪电战 闪电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经常使用的一种战术,它充分利用飞机、坦克的快捷优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它往往是先利用飞机猛烈轰炸敌方重要的战略设施的通讯中心,把敌人的飞机炸毁在机场,取得制空权,并使敌人的指挥系统瘫痪。 闪电战就是奇袭、快袭集中加在一起,将像闪电一样打击敌人!可以使敌人在突如其来的威胁之下丧失士气,从而在第一次巨大的打击之下就会立即崩溃! 闪电战理论是古德里安创造的,最初用于波兰。1939年9月1日4时45分,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德国装甲部队与空军构成的快速纵深挺进力量,将陈旧庞大的波军迅速撕裂、合围,至10月5日,波兰战役即告结束。波军6.6万人阵亡,20万人受伤,69.4万人被俘,而德军仅伤亡3万余人。从而以一种成功的全新的战术被铭刻到了世界军事史上。 二战初期,纳粹德国军事家打造的闪击战,攻势凌厉,似乎无往而不利,27天内征服了波兰,1天内征服丹麦,23天内征服挪威,5天内征服荷兰,18天内征服比利时,39天内征服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闪击战确实曾辉煌一时,堪称战争史的一大经典。 3、影响:9月1日德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