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942388

冀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0课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件+教案

日期:2025-10-2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4339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0课,我的
    10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9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7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下列词语:追悼、囫囵吞枣、张冠李戴、恍然大悟。 2.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方法。 3.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 4.默读课文,有一定的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 1.朗读、小组合作 2.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品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了不起的伟人。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 2.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3.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闰土吗?说说闰土给你留下的印象。闰土这个朋友是谁介绍给我们的?(鲁迅)鲁迅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在别人心目中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感受他崇高的精神。(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二、初读课文,自学课文1.自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借助字典弄清楚。(1)读准字音注意“悼”“冠”“咳”“嗽”等字,变换语言环境再读。(2)分辨字型,练习书写几个重难点字:“冠”(注意上边没有一点)“嗽”(中间是“束”,不是“束”,右边是“欠”不能写成“攵”)2.再浏览一遍,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可分为几段?你怎么知道的?3.同桌讨论,总结归纳段意:(第一段讲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第二段讲伯父跟“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第三段讲鲁迅先生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第四段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工人。第五段讲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4.刚才大家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段意,你能用更简洁的语言给每个段加个小标题吗?教师指导学生加小标题。教师讲解拟小标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二是摘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语句作小标题。5.选择其中一到两个段落放声朗读,要读准字音,读得流利。想想如何加小标题。6.生分小组讨论研究。7.教师小结。(板书:追悼伯父;谈读书;谈碰壁;救助车夫、女佣回忆)三、再次默读课文,想想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板书设计: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追悼伯父 谈读书 谈碰壁 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 通过复习巧妙地引入新课。设计意图:通过几次有目的的读书,在归纳、概括段意和小标题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帮助学生逐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从总体上入手把握鲁迅先生的崇高形象,为后面深入体会找准了一个切入点。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出示中心话题:在课文能引发你思考的地方、能打动你心灵的地方做些批注,然后和同学交流一下。二、学习二、四、五部分1.从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提出自学要求:找到相关的句子勾出来,自由读,结合自己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想想理由,并在旁边用铅笔批注出来。2.小组交流。预设:(一)谈《水浒传》部分(学生勾到了这段相关的句子,如: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那天临走,伯父送我两本书……)师: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子女。)指名读有关语句。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师:我之所以会“张冠李戴”,将一个人做的事情安在另一个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