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954582

2017苏教版八上 第14课《木兰诗》(课件+教案+练习+素材)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2次 大小:742556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7,苏教版,14课,木兰诗,课件,教案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7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4课《木兰诗》教学设计 课题 木兰诗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能力目标 熟读课文,品味语言,并当堂背诵。 知识目标 1.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2.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重点 品味语言。 难点 发现文中的创新之处。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法 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世界上的女英雄数不胜数:古有第 一女皇武则天;今有英王撒切尔夫人和梅琳达;还有一位,她就是花木兰。她代父从军,屡立战功,衣锦还乡。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木兰诗》这篇文章,它为我们讲述了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前前后后。板书课题:木兰诗。 思维发散。 通过讲述,激起好奇心,开启学习的思维。 讲授新课 一、初读感知1.介绍作品及“乐府”《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魏晋南北朝时期宋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乐府诗:继《诗经》《楚词》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的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 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2.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了解作者及理解文题。(2)自由朗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大意。3.请听课文朗读,完成下列各题:(1)读准下列字音。鞍鞯(ān jiān)燕山(yān)辔头(pèi) 戎机(rónɡ) 金柝(tuò)云鬓(bìn) (2)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惟:只。愿为市鞍马:为,为此。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万里赴戎机:戎机,指战争。朔(shuò)气传金柝:朔,北方。金柝,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3)通假字  A.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上)  B.出门看火伴。(“火”通“伙”,伙伴)(4)古今异义  ①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⑥迷离:古义为眯着眼;今义指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5)一词多义(含词类活用)  将:A.将军百战死(名词,统帅军队的人)   B.出郭相扶将(动词,扶持)  市:A.愿为市鞍马(买,名词作动词)   B.东市买骏马(集市,名词)  帖:A.昨夜见军帖(文告,名词)   B.对镜帖花黄(通”贴”,动词)(6)特殊句式  A.倒装句: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何所忆”是“忆所何”的倒装。都是宾语前置。)B.省略句:愿为市鞍马。(应为“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4.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5.理清情节,完成填空。木兰停机(叹息),决心(替父从军),(准备)奔赴(战场)。十年(征战),拒赏(高官厚禄),与亲人(团聚)。6.诗歌以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的时间为序。将课文分为几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叙述木兰的身份,交代从军的缘由,以及写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工作和征途上的见闻、感受。第二部分(第4段),写木兰万里长征,十多年转战凯旋的生活。 第三部分(第5-6段),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功成不受赏,请求还故乡,以及爷娘姐弟迎接木兰、木兰和亲人团聚的情形。最后一段是附文,以兔为喻,赞美木兰。二、精读感悟A.人物赏析1.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