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974492

2017-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每日训练题10月 28日 周末培优(含解析)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9次 大小:4305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17-2018,培优,周末,28日,10月,每日
  • cover
2017-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每日训练题 10月 28日 周末培优 例题在线 【2017届中考湖南娄底卷】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蕴含什么哲理? 2.有人说,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被贬的苦闷之情,你怎么认为?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 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生的事物必然蓬勃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或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2.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固然不无 惆怅情绪,但又以“千帆过”、“万木春”比喻新生事物的层出不穷,显示出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达观开朗,哀而不伤,毫无命运不济的颓唐落寞之感。【试题分析】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 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 名师点睛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一、从题目。 常言道,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许多古代诗歌,标题对文中的内容就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例如:陆游的《书愤》。从标题上就可以推知作者抒发的是自己的感慨和忧愤之情。再联系诗歌内容,便知作者为国家无诸葛亮那样出兵恢复中原的帅才而忧伤,为自己壮志未酬鬓先衰而感愤。再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从题目便知诗歌抒发的是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二、从序言。 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 ,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如姜夔的《扬州慢》、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三、从诗人。 1.知人。了解作家的生平、主要的人 生经历,由人生经历造成的思想经历的转变,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政治上的得意失意之于李白,安史之乱之于杜甫,亡国经历之于李煜,屡屡遭贬之于苏轼,抗金之于陆游、辛弃疾,亡国破家之于李清照,每个人的思想感情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也与时代的变迁息息相关。 就诗人风格而言,明白李白的浪漫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达观豪放、辛弃疾的慷慨悲凉、柳永的哀婉缠绵,对我们理解他们的诗作不无裨益。 如果碰到不熟悉的诗人,而诗人所处的 时代和思想经历对全面了解该诗很重要的话,我们可以通过题干或诗歌末尾命题人所提供的注解对诗人和所处的时代进行了解。 2.论世。就是要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风貌和社会 状况。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就社会状况而言,离乱社会多发黍离之慨,离别之感;太平社会多歌百姓之乐,渴求建功立业之心。 学霸推荐 1.阅读下面这首唐人皮日休的咏物诗,完成下题。 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结合诗文的理解,这首诗所咏的对象为何物? (2)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